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林东岱研究员等做客百年校庆之“牧野格致”讲堂

发布时间:2023-05-13浏览次数:213

5月10日12日,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林东岱研究员为学院师生作题为“Partial Cycle Structure of FSR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Searching De Bruijn Sequences”的线下学术报告、合肥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士信教授为学院师生作题为“高性能量子常循环码代数构造研究”的线下学术报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系博士生导师岳勤教授为学院师生作题为“后量子公钥密码基于编码的密码体制”的线下学术报告、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田野研究员为学院师生作题为“Pell方程与Sol流形”的线下学术报告,报告在学院南楼103室举行。报告会由教师杜蛟主持。

林东岱介绍反馈移位寄存器和De Bruijn序列,并提出部分循环结构的概念。接着他详细讲述部分循环结构在搜索De Bruijn序列的特征函数中的应用,分析特征函数中的低阶项,给出其中线性项的完整描述。最后林东岱展示一种性能更好的搜索特征函数的算法。

朱士信介绍经典代数编码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方向,和编码译码的设计原理。接着详细介绍量子纠错码的构造方法,并分享团队在高性能量子常循环码构造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借助负循环码构造了极小距离的量子MDS码,建立量子常循环码理论并构造出大量最优量子纠错码。

岳勤介绍Nist推荐的公钥密码的标准化算法,基于Goppa编码的Classic McEliece密码体系入围四个候选之一。随后详细讲解Reed-Solomon码的B-M算法的性质和运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给出了扭的广义Reed-Solomon码的Berlekanp-Massey的新算法。利用代数几何的工具,研究构造QC结构的Goppa码。

田野由阿基米德的群牛问题引出Pell方程,介绍拉格朗日勒让德高斯系统地发展了二元二次型的算术理论的研究历程。之后,他详细讲述拓扑、Sol流形的手征性等相关知识,讨论二元二次型理论和Sol 3流形的手征性的紧密联系。

报告结束后,几位老师耐心细致地回答师生的问题,让与会人员代数编码密码相关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和感悟、受益匪浅。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