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日晚,《新闻界》副总编段吉平应邀做客“卫风讲堂”之“百年华诞·学术专场”,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新闻界》选题与选稿偏好”的线上讲座,学院师生积极参与。讲座由校社会科学处处长段勃主持。段吉平围绕传媒研究中心情况简介、《新闻界》栏目选题、《新闻界》选稿偏好三个方面对《新闻界》进行讲解。她阐述近年实践应用的新媒体产品,从实效性、普及度、互动性等方面体现创新性的技术影响。在对栏目设置的分享中,段吉平重点介绍“博士生新论”部分,广泛号召广大在读研究生、博士生积极投稿。她详细阐释专题情况,提出选稿的开放性、前沿性原则。段吉平从问题意识、方法意识、现实关照三个角度展开说明选稿的偏好,结合领域、脉络、概念、价值、论点等六个方面着重强调选题的注意事项。在讲座互动环节中,段吉平就“中国新闻史研究选题”“理论与实物相结合的研究方向”“口语传播”等方面的问题耐心地作出解答,并阐述自己的看法建议。段勃在总结中表示,段吉平教授的讲座从现实问题出发,既具有极高的媒体实践价值,又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对学院师生未来的论文写作和课题申报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专家简介:段吉平,女,河南温县人,现任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传
    2022-12-03
  • 为促进学院内部学术交流,加速经验传递和提高学院教师学术水平,12月1日,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博士论坛系列讲座第七讲如期举行。学院新引进教师白旭浩然博士在线作了题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文化错误­——以俄汉语为例”的学术讲座。百余名校内师生及省内外部分兄弟院校师生参会聆听。讲座由博士贾淑月主持。白旭浩然指出,近年来,中俄关系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俄汉语研究在蓬勃发展之后又迎来了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学者和专家为了提高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质量,将研究聚焦于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分析上,希望通过研究可以帮助学习者有效地避免一些错误的出现。与此同时,很多学者关注到,有些错误是在母语者和非母语者交际的过程中产生的。她以俄汉语学习为例,通过实验分析,揭示了在俄汉语语言文化背景下,中国的俄语学习者和俄罗斯的汉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通过此次讲座,聆听者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文化错误有了清晰的认知,拓宽了学术视野,启迪了科学思维。据悉,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博士论坛系列讲座将由近三年新引进或毕业的博士教师陆续开讲,预计12月底结束。(外国语学院 刘予辉)
    2022-12-02
  • 12月1日晚,文学院举行第九期“卫风论坛”,本次论坛聚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邀请南开大学博士、副教授邵明园,北京大学博士、副教授曾南逸,上海师范大学博士、河南理工大学副教授魏现军进行专题辅导。院长赵黎波出席论坛,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参会学习。讲座由孙志波主持。讲座伊始,邵明园分享自己申请课题经验,他认为学术申请过程可以用“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八个字来形容,并指出申请课题的根本是选择一个好的研究领域,持之以恒积累研究基础。曾南逸重点围绕项目本身展开谈话,详细介绍冷门绝学的申请范围。他表示,申请课题方向要有利于“四个自信”的塑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魏现军从个人想法、意见建议、评委角度三个方面讲述冷门绝学项目申报的相关内容,对申报书的撰写、语言、前后联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与会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与三位老师进行了具体交流,三位老师通过分析冷绝学具体学科、罗列课题研究方向、展示个人项目成果等方式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赵黎波在总结时指出,学院持续关注教师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工作,召开过多次相关会议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她强调,三位教授的讲座深入解决学院教师在项目申报上的疑虑,从宏观到微观都给
    2022-12-02
  • 12月1日,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教授应邀做客我校教育学部“梦瀛名家讲堂”,作题为“智慧型教师的培育路径”学术报告。报告会通过线上方式进行,由副校长宋晔教授主持。教育学部负责人、部分教师及研究生300人共同聆听了此次报告。报告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智慧型教师的素养结构”。他指出智慧型教师包括学科素养、教育素养、政治素养、技术素养、社会素养,智慧型教师需具备学习能力、反思能力、研究能力和交往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多样性。二是“智慧型教师的培养”。陈时见指出要基于课程知识、基于智能整合、基于问题解决的方式培养智慧型教师,通过职前职后统整,打通智慧型教师成长立交桥。三是“教师培养的体制机制创新”。他提出设计基于终身学习的一体化教师培养体系;统整学科教育与教师教育关系;整合基于协同发展的教师教育资源,实现教师教育管理创新;建构高质量的教师发展平台,实现教师教育制度创新。陈时见教授报告视野广阔、站位高远、逻辑严谨、紧跟时代,具有前瞻性、现实性、思想性和启发性,报告中穿插的教师教育改革案例也引起大家高度关注,为我校教师教育变革提供了优化思路。报告会后,宋晔副校长在总结点评时指出,陈时
    2022-12-01
  • 12月30日上午,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美国佩斯大学公共管理终身教授陈社英于崇智楼二楼会议室作题为“社会政策研究的系统方法与国际视野”的学术讲座。我院教师及相关专业研究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本次讲座。讲座由院长魏雷东主持。会议伊始,陈社英结合自身治学经历,明确指出何为公共政策理论,在中外公共政策的对比中阐释了渐进主义模型等学界流行的公共政策研究模型及各类研究框架和分析方法。他强调政策目标是宏伟的,但政策的改变应是渐进的,应通过渐进调适实现宏伟的政策目标。随后,陈社英分析了政策研究的中国特色与国际历史视野,强调公共政策研究需要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最后,他指出,在“问题与主义”的讨论中加入GPP这一层面形成的“问题-GPP-主义”三棱镜,能够更好地契合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需要。在提问交流环节,陈社英教授与师生展开互动,耐心解答师生疑惑,现场气氛热烈,学院师生受益匪浅。此次讲座有利于我院师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公共政策研究的系统方法,对公共政策研究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社会事业学院 袁睿晴 李 丹)
    2022-11-30
  • 11月29日下午,广西大学黎明洁教授应邀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如何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通过腾讯会议平台线上开展,由学院副院长屈会超主持。黎明洁围绕“建设一流师资队伍”这一主题,从教师教学要结合自身学识经历和实践经验、以学生为中心、增强人文关怀这三方面展开论述。她强调,高校的教学应“实践要动手,科研要提问”,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课堂和实践教学相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黎明洁提出,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和学生建立密切的关系。她表示,人文关怀关键是要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核心是尊重教师,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黎明洁主张,教师之间当保持虚心请教的态度,严于律己,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能力,用优良作风引领学生发展。随后,她对教师们提出的跨专业学科教师如何整合、如何增长自己的学识经历等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屈会超对黎明洁的分享表示感谢。他指出,黎老师的讲座结合媒体实际、结合自身历程、结合教学实践,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对学院的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专家简介:黎明洁,广西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国家公派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
    2022-11-30
  • 为促进学院内部学术交流,加速经验传递和增进学院教师学术水平,11月29日,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博士论坛系列讲座第六讲如期举行。学院新引进教师静柏良博士在线作了题为“俄汉语教材中词类划分的差异­——基于母语者和非母语者视角的浅析”的学术讲座。百余名校内师生及省内外部分兄弟院校师生参会聆听。讲座由白旭浩然博士主持。静柏良指出,词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部分,但是在部分非母语者所编写的教材中出现的词类划分与母语者所划分的词类并不完全一致,他基于母语者和非母语者的视角,以俄汉语为例,从俄汉语词类划分的发展史、词类的定义、语言类型的划分、特点等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此次讲座,有助于聆听者对俄汉语教材中词类划分的差异有清晰的认知,拓宽学术视野,启迪科学思维。据悉,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博士论坛系列讲座将由近三年新引进或毕业的博士教师陆续开讲,预计12月底结束。(外国语学院 刘予辉)
    2022-11-29
  • 11月28日晚,应历史文化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通过云端为学院师生带来题为《何以大邑商》的讲座。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三百人参加。讲座由我校副校长李雪山主持。何毓灵的讲座分为六个部分:甲金文中的“大邑商”、考古“大邑商”历程、聚落考古视角下的“洹北商城”、聚落考古视角下的“殷墟”“大邑商”的源与流和“大邑商”的待解之谜,对“大邑商”进行了生动细致地讲解。他指出都邑之内交通与功能区界划分对于重新认识宫殿及王陵格局、聚落之内生活生产区的复杂交织颇有助益;另外,手工业作坊区的聚落布局情况反映出“工、居、葬”的特征。此外,何毓灵提出“大邑商”待解的问题,并引导参会人员进行相关思考。讲座后,何毓灵对老师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解答,给参会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最后李雪山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大邑商还有不少谜团等待解开,鼓励学生们要善于思考,多关注殷墟考古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历史文化学院宋金洋)
    2022-11-29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