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学术研究:河南师范大学首届校内学科史交流研讨会”成功举行

时间:2021-11-16浏览:259设置

    

   20211114日,由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题为“疫情下的学术研究:河南师范大学首届校内学科史交流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学院205会议室成功举行,有来自校内文、理14个学院的二十多位专家参与了此次研讨活动。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苏全有为到场专家致欢迎词,发表了旨在讨论疫情下多学科交叉互动下学术发展的前景与重要性的主题演讲。

   苏全有分别从学科交叉的必要性、学科交叉对学术创新的意义及学科交叉赋予研究者以自我提升的价值等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他指出疫情下的校内学科史交叉互动将有助于打破知识壁垒,促进不同学科研究者的知识互换,带来知识上的飞跃,对突破当下学术发展日益精细化所产生的学科障壁、学者一叶障目式的研究局限有着重要意义。他给出如何让青年学者突破“后博士时期”的学术天花板的思维路径,认为如果不能改变原有的研究框架,就无论如何也不会产生大的创新性的研究。惯有的研究方法带来的阻滞,让青年学者的后期成长成为难题。所以,实现学科真正意义上的交叉互动,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指导学术研究,从不同知识背景思考同一个学术问题,不仅能实现个人知识结构的升华,还能为学者找到真正有学术价值的研究选题和产生优秀的学术成果提供助力。

研讨会商议出具有可持续性的研讨模式,强调提供形式多样、符合学者实际的研讨平台,从方法意义上实现学者之间在思想上的碰撞。作为研究者,应勇于“出圈”和“跨界”,以豁达的胸襟、开放的态度接纳新知,努力实现自我突破。二十余位校内专家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分享了长期以来支撑其从事学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事业学院高博老师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谈到社会学的历史学转向,试图从史料中寻找到的思考逻辑用以深化中国社会学史的研究。图书馆学方向的王安功同样强调学科间的“跨界联想”对推进学术研究的意义。物理学院侯新杰教授则从利用物理学史进行科学本质显性化教学的角度,选取“科学本质”的概念为案例,方便学者深入思考物理学与史学的结合点。体育学院夏树花博士分析体育学研究的学术困境,指出体育学科史的发展要从其他学科中汲取灵感与智慧的需求尤为迫切。与会学者纷纷从历史学、哲学、文学、图书馆情报学、管理学等角度畅所欲言,交流气氛热烈

此次活动是河南师范大学在疫情下进行的系列学术活动的一个环节,历史文化学院后续还会在动员和鼓励校内多学科交叉研究与交流方面持续发力,以实际行动和有效引领激发疫情时代校内学者的学术潜力,为促进校内学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内涵建设提供新思路。   


                                              (历史文化学院  李晓白)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