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陆渔文化
|  
渔俗丨舌尖上的鲤鱼

渔俗丨舌尖上的鲤鱼

发布时间: 2023-04-07     浏览次数: 436

中国人讲究“无鱼不成宴,无鲤不成席”。鱼与“余”谐音,同时更有“喜结连鲤”“团圆有鲤”“长寿有鲤”“年年有鱼”等词汇。鲤鱼在中国人心中一直是成功、拼搏、富裕、孝顺的代表,逢年过节、寿诞嫁娶、升学乔迁、宴请宾朋,任何欢乐的时刻,鲤鱼都不可或缺,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于食用鲤鱼的典故自古有之。

★烧尾宴★

从唐朝起,“烧尾宴”就成了重要的宴席,是为步步高升、飞黄腾达的人而举办的特殊宴席。其得名与鲤鱼跃龙门的传说有关,相传鲤鱼化身为龙时,须以雷电烧其尾,才得以成龙。这一含义直至今日仍然延用,如升迁、孩子考上名校,仍会宴请宾客,并且席间少不得一条鲤鱼,有鱼跃龙门之意。


唐代 烧尾宴


★鱼头酒★

后周显德七年(960),赵匡胤统率禁军北征抗敌,大军行至京城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站,赵匡胤下令安营扎寨休息。当晚,赵匡胤请来谋士赵普等人商谈军机大事。正谈在兴头上,厨师端上一条油煎鲤鱼,鱼头正对着赵匡胤,赵普离座祝贺说:“吉兆!鲤鱼跳龙门,鱼头当先,此次赵元帅一定能旗开得胜,杀敌有余(),请让我敬元帅三杯酒!”赵匡胤闻此吉言妙语,喜上眉梢,三杯酒一饮而尽。后来赵匡胤兵不血刃,推翻了后周,建立了大宋王朝,史称宋太祖。从此,一传十,十传百,鱼头所指之人,多是官相,且有吉兆。直至今日,宴席之中,鲤鱼上桌时,仍会将头指向主宾,以示敬意,并请其连饮三杯。

  

以鲤鱼为主要食材菜品流行于山东、河南等地。


★山东糖醋鲤鱼★

糖醋鲤鱼是山东传统名菜,也是鲁菜的代表菜品之一。糖醋鲤鱼菜品色泽金黄,外焦内嫩,形态可爱,酸甜可口,香鲜味美。据说此菜最早起源于济南泺口,后逐渐流传至山西、河南等地。在河南时,形成了糖醋熘鱼、鲤鱼焙面等菜品。鲁菜还有一道关于鲤鱼的名菜,那就是孔府传统名菜怀抱鲤鱼,此菜是用大小各一的鲜鲤鱼经红烧而成。造型一般是跃龙门的样子。

 


糖醋鲤鱼


★河南红烧鲤鱼★

黄河自古以来便有“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说法,而河南恰好就在黄河“腰”的位置,因此,河南段的黄河鲤鱼也最为肥美。头、身、鳍全是金色,鱼尾红里透黄,它同淞江鲈鱼、太湖银鱼、长江鲥鱼并称为我国“四大名鱼”。有着“无鱼不成宴,无鲤不成席”“鱼头一对,大富大贵”的说法。宴请必吃鲤鱼,也必喝“鱼头酒”。

红烧鲤鱼是一道以鲤鱼为制作主料,以花生油、湿淀粉、大蒜、酱油等作为辅料制作而成的家常菜,红烧鲤鱼的烹饪技巧以红烧为主,口味属于咸鲜,呈黄色,鱼嫩蘑香,汁浓味美。

 


河南省阿五黄河大鲤鱼 红烧鲤鱼



★河南开封鲤鱼焙面★

鲤鱼焙面是“糖醋软溜鱼焙面”的简称,该菜品是河南省开封市的一道传统特色名菜,也是“豫菜十大名菜之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东京市场上已流行。其特点是色泽枣红,软嫩鲜香。

鲤鱼焙面味道之鲜美,妙在一道菜肴,两种食趣。有“先食龙肉,后食龙须之美誉。“糖醋熘鱼“是以鲤鱼尤以黄河鲤鱼为上品原料,以过初步加工后,用坡刀把鱼的两面解成瓦垄花纹,入热油锅炸透。然后以适量白糖、香醋、姜末、料酒、食盐等调料,对入开水,勾加流水芡,用旺火热油烘汁,至油和糖醋汁全部融合,放进炸鱼,泼上芡汁即成。“焙面”则细如发丝,蓬松酥脆。其甜中透酸,酸中微咸。据《如梦录》载:明代开封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所谓“龙抬头“之日,筵客吃龙须面,节礼送面,为呈吉祥,官府、民间都以细面相赠,称之为“龙须面“。起初面用水煮食,后来,不断改进,过油炸焦,使其蓬松酥脆,吸汁后,配菜肴同食,故称“焙面”。

相传,1900年,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为逃避八国联军之难,曾在开封停留。开封府衙着名厨备膳,贡奉“糖醋熘鱼“,光绪和慈禧太后食后,连声称赞。光绪称之“古都一佳肴“;慈禧高兴地说:“膳后忘返“。随身太监手书一联:“熘鱼出何处,中原古汴梁“,赐给开封府以示表彰。



鲤鱼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