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陆渔文化
|  
文人与鱼丨北宋刘寀——“画鱼第一人”

文人与鱼丨北宋刘寀——“画鱼第一人”

发布时间: 2022-04-11     浏览次数: 603

“鱼”和“余”同音,有祝颂丰收的吉祥寓意,因此鱼也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唐末,鱼题材还处于山水花鸟画的附庸地位;到宋代,绘画领域高度繁荣,鱼开始作为独立题材出现在画作中,并发展到了第一个高峰。

北宋官方编撰的《宣和画谱》:“……分为十门。一道释,二人物,三宫室,四蕃族,五龙鱼,六山水,七鸟兽,八花木,九墨竹,十蔬果。”第一次将“龙鱼”题材列入了十大绘画门类中,并且位列于山水、兽畜和花鸟之前。鲤跃动的身姿、肥满丰硕的体态和吉祥的寓意使得它成了画鱼的首选。

北宋刘寀是画鱼第一人,他笔下的鲤鱼生动活泼,惟妙惟肖。《宣和画谱》著录御府所藏其作品有《戏藻群鱼图》《群鲅戏菱图》《泳萍戏鱼图》《群鱼戏荇图》等30件,并称其“善画鱼,深得广戏浮沉,相忘于江湖之意。”认为他人画的鱼都似案板上的死鱼一般,唯独刘案的鱼似真实游历在水中具有“涵泳自然之态”。


 

《落花游鱼图》


其代表作品《落花游鱼图》(现藏于美国圣路易美术馆)画幅横长255.3厘米,纵26.4厘米,宏大壮观。开始先画盛开的杏花,伸向水面,向后展开,落花引来群鱼争食、或聚或散,或潜游,或上浮,或回泳,翻藻戏蒲,以示水中的畅泳自然之态。游鱼全为穿条,间作一虾点缀其间,更滋生趣。鱼尾画得轻灵姿媚,一片动势,令人应接不暇。画法全用渲染法,不见勾勒,鱼鳞与鱼身融为一体,形态准确,生动和谐,色泽鲜而不艳;全图画水不着一笔,而以水草翻动和鱼儿畅游表现出水中的流动之感,具有一种涵泳自然之态。




《落花游鱼图》局部欣赏

 

《群鱼戏瓣图》是一幅美妙的鱼乐图。阳春三月,春水涨绿,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图绘开谢的花瓣飘落水中,吸引着浮游于荇藻间的群鱼,往来穿梭,自由嬉戏。画面上,一派生动活波的情景。画法全用渲染,鱼的形象准确生动,千姿百态,宛然如生,鱼之姿态或优哉游哉,或急窜狂舞,或一字儿列队,或四散逃逸,或争食,或吐水,美姿娇态,惟妙惟肖,抒情寄意,相忘江湖。《图绘宝鉴》称“虽风萍水荇,观之活动。至于鳞尾性情,游潜回泳,皆得其妙

 


《群鱼戏瓣图》


刘寀的笔触细腻独到,画风清新雅致,画法独创一格,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悠然自得、诗情画意的水中画卷,对同代和后世的画鱼之法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如宋代范安仁、陈可久,后代的周东卿,基本承袭刘寀的画鱼技法。


文/于瑞哲,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