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项目教学案例

发布者:董文可发布时间:2019-09-11浏览次数:42

跨栏跑教学

【设计意图】

以贯彻“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着眼学生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以终身体育和主观体育观思想为主线,以认识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和身心负荷规律为理论依据,通过引导、体验、设疑、答疑、验证和评价等探索式教学过程,达到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及合作进取精神的目的、使学生懂技术原理并主动尝试通过实践验证技术原理。从课堂设计到评价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关注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以及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容分析】

1.导人部分:教师简述课的目标一多媒体播放相关的专项辅助图像或图片。

2.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多以游戏比赛的形式,由教师提供多种热身活动器材),结合音乐进行。教师巡回指导,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的活动。

2)结合录像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让学生模仿体验跨越障碍物。

3)学习跨栏跑的过栏技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专项辅助图像,结合图像进行辅助性技术练习,通过自动分组、梯次教学、自测自评、小组讨论互评、学生反馈等方法,使学生练习有目标,体现了学生的能力,自己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教师掌握学生情况,以利于教学相长。

4)检验学习成果,各组之间进行看谁的动作优美、技术动作合理、栏间节奏好的比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的思想品质以及良好的体育竞争意识,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

3.身心调整:在优美欢快的音乐伴奏下,与教师一同做放松活动,组内进行自评、互评,提高学生自评、互评能力,最后教师小结。

【设计点】

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认识规律为主线采用诱导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原理的渗透。

1.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力求改进跨栏跑教材的传统教学方法,以情境教学为突破口,强调教学的趣味性、情境性、多样性、娱乐性和竞争性。采用观察学习、发现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示范讲解、竞争互评

法等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采用启发式、讨论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带着新奇感了解跨栏运动,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明确知识和技术原理。

2.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奔跑、跑跳结合等技能,了解跨栏跑的由来,并对跨栏跑运动技术原理产生兴趣,继而进行实践学习。

3.教学组织上以“活泼娱乐、自主尝试”为主题,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和教师及时引导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互动,配合多媒体进行教学,优化教学环境。

平目标】

水平五:在运动中体验战胜困难带来的喜悦,在生活中自觉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教学现场】
























【现场争

观点一:栏跑得设计理论性较强,课的设计有指导思想,有理论依据,有教学过程。

观点二:在课中运用了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增强了课的直观性。课的组织活动中加了自主的热身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整堂课中融入了音乐,效果较好。

观点三:跨栏跑技术教学是一项很难的内容,在本课中,教师把它作为一项障碍跑练习的教学符合新课标下新的理念。

观点四:教材教学层次分明,适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可接受性。

【现场引

这份案例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学情境的创新。在体育教学中,改变了旧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先进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性地创设教学情境,易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改革陈旧的教材内容,把一项枯燥无味的竞技教材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技能水平,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应有的自主性,通过自动分组、自测自评、小组讨论互评等,把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

该教案一改过去的那种千人一面的、统一的由教师进行评价的模式,强调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即时评价,便于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该案例从课堂设计到评价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关注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以及兴趣爱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深化思考】

1.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怎样理解运动项目的技术规范?

2.在体育教学中是目标决定内容还是内容决定目标?

3.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区别对待,注意以现有的内容达到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蹲距式跳远教学

【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前提,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自我锻炼及交际适应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团结协作、合作创新精神。结合高二年级女生的特点来组织安排教学。

【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跳远基础,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蹲距式跳远的完整技术动作,但学生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个别差异明显。在助跑与起跳相结合和腾空技术上需进一步改进提高。

标】

1.运动参与: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努力练习,自我评价,共同探讨、提高。

2.运动技能:通过学习,了解跳远动作的用途、动作组成和影响跳远的因素。使学生基本掌握蹲距式跳远完整技术动作,改进部分学生的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和腾空技术动作。

3.身体健康: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协调性、灵敏性和反应能力等素质。

4.心理健康:充分展现自我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成功的喜悦。

5.社会适应: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良好的合作精神,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培养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思想品质。

学分析】

本课采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情境式教学,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课的开始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进入课堂。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以圈操作为准备活动,结合呼啦圈的功能,配合音乐节奏进行新颖的、创新性的、有韵律性的准备活动,给学生以新鲜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采用创设情境、提问的方法引入课的主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思维、探究。通过教师一步步的引导、启发,学习改进跳远技术动作,让学生自己琢磨、小组讨论、探究了解跳远的用途、动作的组成,重点、难点、如何跳得更远。在具体练习中,学生采用自我评价,进行分层教学。练习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跳远练习分成四个步骤:1.借助跳板,做短距离助跑、踏跳、落地的练习,以提高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2.借助跳板和皮筋,进行腾空技术练习,在空中形成蹲距姿势。3.针对踏板不准的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起跳点,进行短中距离的蹲距式跳远完整技术练习。4.

自己选择助跑距离,进行蹲距式跳远完整技术动作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进行练习。最后结合跳远课的内容,安排游戏形式的素质练习,安排了完整的跳远技术动作、跨跳步和蛙跳练习。这不仅使学的内容在实际中得到应用,而且跨跳步和蛙跳为进一步提高跳远技术打下了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结束部分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跳兔子舞抢圈的娱乐游戏,庆祝胜利,使学生身心充分得到放松。

【教学容】

1.准备部分:圈操

2.学习、改进、提高蹲距式跳远技术动作3.素质练习:蹲距式跳远、跨跳步、蛙跳接力比赛

4.放松练习:跳兔子舞抢圈

重点: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

难点:腾空技术,在空中形成蹲距姿势。

学现场】



















































【现场争

观点一:本课采用创设情境、提问诱导的方式导入新课,设计合理新颖,但提问时是否少一些技术性太强的问题,如“蹲距式跳远由哪几部分组成”之类,可向同学提问“他为什么跳得远”等问题,让同学观察思考,主动体会动作的关键。

观点二:是否可利用“火力加大”的形式,增加同学跳远的难度,提高技术,但要注意安全因素,技术含量是否可小些,只要调动同学的兴趣和跃跃欲试的激情,积极主动地投入练习,效果自然有了,最后来上一点优秀示范,画龙点睛就行了。

观点三:本课设计合理,内容充实,而且很有新意地导入新课,教学组织有序,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性、自主性的作用和教师辅助性作用。观点四:本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情境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合作、探索。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得到了体现。

【现场引领

本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采用了“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情境式教学,充分地发挥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运用游戏等教学方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运动体验的乐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通过设置相关的故事情节、场地器材和情感氛围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情趣,从而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发展学生体育兴趣。情境教学模式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特点是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获取最佳的注意力。情境教学用潜意识调节意识,用情感和审美调节意识。体育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情操得以陶冶。在本教案中,全面体现了学生的五大学习领域目标,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得以体现。但是,教学设计过于求全求大,目标不明确,在本教案的教学过程中,欠缺一些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运动过程和强度的标准把握不清,课程内容安排得太多太杂,不能很好地保证学生充分的专业运动练习。

【深化思考】

1.如何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过程中各具体操作目标的关系?

2.怎样理解新课标理念中的“运动机能学习”的价值和地位?

3.如何有效控制学生学习自主性,学生兴趣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协调性与一致性?

























耐久跑教学

【教学设计

1.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有四点:第一,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其中包括心理健康;第二,改变教学方式,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第三,改变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第四,强调学生终身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我在课前对教材、学生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由于不了解中长跑的锻炼价值,中长跑教材内容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最不愿意参加的活动,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上好中长跑课的前提。于是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的办法,变换角色,改变旧的学习方式,在故事中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基本部分选用红军“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增强合作精神,培养集体主义品质。同时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组织调度能力、指挥能力。

3.在课中安排有简单的受伤处理方法,有身体内的四渡赤水问题,从内到外结合起来,从健康第一的新课程理念出发,提高学生对生命的关爱与珍惜。

【内容分析】

本教材的内容是发展学生耐久跑的能力,共五个课次,这是第一课次。

1.中长跑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程标准”中规定了通过多种练习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的教学目标。在练习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知中长跑对身心健康发展的意义,培养提高调控情绪和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何谓“极点”,什么是“第二次呼吸”以及如何克服“极点”,让学生亲身感受。

2.学生男女生体质差异明显,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应积极鼓励,发挥班级骨干作用,调动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设计亮点】

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要成为新课程执行者,就要有课改理念和丰富的知识面,才能把教学新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片段。那么如何实现新课程规定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沉着冷静、善于周旋、指挥若定、应付自如的能力,让学生在体育课的活动过程中体验胜利的喜悦,锻炼坚强的意志与毅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我尝试了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感受体验了当时的历程。





























学习目标:第一,发展学生心肺器官的功能,提高耐力素质。通过“四渡赤水”感受红军在崇山峻岭险恶的自然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巧妙跳出包围圈。第二,在活动过程中集体鱼贯前进,发扬团队精神,合作与团结,互相协作,不能掉队,遇到困难要集思广益,讨论解决,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如何改变以前那种围着场地跑圈的枯燥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让学生自觉投入到锻炼中去而乐此不疲呢?电影《四渡赤水》让我深受启发:3万工农红军转战川、滇、黔交接部,七十余天四渡赤水,巧妙跳出30万敌军的包围圈,成功实现长征伟大战略转移。面对敌军的围追堵截,巧妙利用赤水与敌周旋,运用运动战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体现出两军相遇勇者胜的精神。为了再现70年前的伟大壮举,我利用操场中央作为赤水河,在赤水河的两边确定红军在渡河过程中的地点或攻陷的城镇,其中有古商县太平镇、九溪口、二郎滩、镇龙山、贵州土城、元厚等地,来体验一下红军四渡赤水的伟大转移。

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二战名将美国的蒙哥马利将军曾问毛泽东主席,在你指挥的辽沈、淮海等四大决定性战役中,你最看重哪一个?毛主席的回答是:“四个都不是,在我一生的军事战略中,我最看重的是红军四渡赤水的胜利,这是我的得意之作。”同学们听了以后立即兴奋起来,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电影我看过,有的说没看。然后我摆摆手让大家停下来:前面就是赤水河,也没有船,怎么办?大家议论开了,有的说搭桥,有的说找船,有的说游过去?

最后,大家决定搭浮桥,而浮桥又怎么搭,决定抬来几个平衡木代替,再设计三个跳箱,一个云梯,代表山岭。好了,一切准备就绪,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四个小组的同学代表“敌军”围追合围,一个组的同学代表“红军”,“红军”从遵义出发,兵分三路,由组长负责,向西挺进,为了清楚起见,课前已根据校园的自然地描画好了行军路线图,每组一份,由小组长拿好。首先到达贵州土城、元厚,一渡赤水成功。“敌军”绕操场跑进并逐渐缩小包围圈,至长江南岸。此时“红军”立即掉头东进古蔺县的太平镇、九溪口、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把“敌人”甩在后面,再次

攻进”桐梓、娄山关和遵义。

在学习中,设置情境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由于山岭崎岖,设置了一名“红军战士”不小心踝关节扭伤,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和毛细血管断裂,受伤者感到剧烈疼痛,不能活动的情境。“卫生员”立即领伤员至溪水边,将脚放进溪水里冷敷。冷敷可使断裂的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冷敷可每隔3~4小时做一次,每次5~8分钟,冷敷后伤部垫上棉花,用绷带适度扎紧。另一“红军战士”手部擦伤,手指出血,“卫生员”将其手抬高,用手指压住尺挠动脉,用消过毒的纱布块把伤口遮盖,再进行处理,擦伤不用包扎,重度则需要撒上消炎粉再包扎。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红军当时的处境,在练习过程中,让一名队员作为“伤员”,大家一会儿搀扶,一会儿用担架抬着,中间可轮流替换。

二次围堵失败,国民党又企图在遵义、鸭溪地区围歼红军,红军将计就计,当“敌人”重新逼近时突然转兵西进,在贵州茅台第三次成功渡过赤水河,再次进入古蔺,摆出北渡长江的态势。指战员命令抓紧时间休息,站岗战士密切注意敌情。敌军还可能继续围堵,果然不出所料,“敌军”以为“红军”要北渡长江,急调重兵合围。当大兵压境之际红军主力在古蔺县镇龙山再次调头北上,突然转北向东,在古蔺太平渡九溪口、二郎滩再次横渡赤水河,突破了乌江天险,金蝉脱壳,巧妙跳出了30万敌军的包围圈,成功实现四渡赤水的伟大战略胜利。

在活动过程中,首先集体沿红军的四渡赤水的路线跑一遍,再分成敌我双方跑进。练习的“敌军”沿大圈从四个方向沿顺时针追赶,并逐渐缩小包围圈。“红军”首先出发,1分钟后,再由“敌军”追赶合围。通过亲身体验,大家在探究学习、分析敌情,整堂课运动量达到了2500米左右。在课后小结时,我又对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发生在人体内的“四渡赤水”是什么?学生一听“啊”,人体内还有“四渡赤水”,人体内如何“四渡赤水”

呢?如果我们把日夜奔流不息的血液看成河流,那么冠以“赤水”这个名称是再合适不过了,假若我们把营养物质从小肠吸收入血液是“一渡”,最后营养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去营养组织器官算是“四渡”,还有两渡发生在哪里呢?生理学家告诉我们:心脏射出的血液四分之一要经过肾脏,这么多的营养物质要在肾脏里顺利完成“二渡”、“三渡”的任务,同学们有兴趣的可以课下研究一下。

【自我反思】

体育课程标准提出“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这一理念说明,学生的运动兴趣是靠教师激发以后保持才能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本课学生的运动兴趣来源于对历史经典战役的再现,让学生既了解了历史,又能让学生沿着红军当年走过的足迹,模拟“四渡”壮举投入实践体验,发展了学生耐力素质,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更具使命感。

本次课程改革,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营造的良好气氛中完成规定的任务,品尝体育运动的乐趣,融知识性、历史性于一体,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中国人民做出的丰功伟绩,学习困难面前勇者胜的红军精神。

在构思本课时只想到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兴趣,但四渡赤水路线,比较曲折,组织起来容易产生“敌军”合围较快、“红军”突围遇阻太大的现象,再加上分组男、女生的差异,要求同时跑进,造成女生掉队现象。

在指挥员讨论自己如何带队的时候,开始一遍时有点晕头转向,但再跑时就清楚了红军渡河的路线。

由于受场地环境的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真实性”,使学生在练习以后,失去继续练习的兴趣,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加工”。

【现场争

观点一:以四渡赤水为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四渡赤水的背景不少学生不了解,因此在上课之前是否利用课余时间或雨天为大家放这个影片,让学生深刻感受四渡赤水的艰难与困苦,从而在沿着四渡赤水的路线跑进时能不畏艰难,敢于吃苦。

观点二:学习教材选择情境太大,地理位置比较复杂,学生在拿着路线图跑进时,易出现迷路现象。赤水河是假设的,宽度不够,没有渡船,只用两个平衡木代替,缺乏真实性。

观点三:组织教学是上好课的关键环节,组织时对学生的体质状况没能区别对待。应通过学前检测,让学生设置个人跑的距离及适合个人的适宜的运动强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运动当天不累,第二天没有疲劳感为宜。由于设置的是“围追堵截”,学生不能跑得轻松自然,动作合理,有节奏地呼吸,合理地分配体力。

观点四: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中长跑技术与技能,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把自己定位为“红军”或“敌军”。只顾跑就很难体现中长跑技术,例如:上体前倾程度,腿的后蹬角度,前摆幅度,节奏感,二、三步一呼,二、三步一吸,呼吸的深度等。

【现场引

中长跑具有特有的锻炼价值,本课结合传统教育进行中长跑教学很有现实意义。如何在情境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增强体能,改善健康状况,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本课进行了大胆探索。通过情境设置,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但对技能学习有所忽视,这是在体育教学当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总之,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评价都应是以运动技能教学为基础,而体育知识、身体健康、社会适应目标的落实都要通过体育教学这个基本要素来体现,没有运动技能教学,体育课就会成为活动课、休闲课、游玩课,就会失去体育教学的实质意义。

【深化思考】

本次课以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为主要学习目标,以故事情节带教学内容,以教为诱,以练促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灌、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死学、苦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了终身体育意识。高中课改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体育课,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但课的设计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更有效地实现体育课中技能目标,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去练。
























蹲距式跳远教学

【指导思想】

本次课以高中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旨在通过体育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把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放在了第一位,让学生在和谐、平等、团结、友爱的活动氛围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精神的愉悦,在自主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克服困难,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诱导、启发、积极互动参与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让学生在欢乐与游戏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教学设计】

本次课根据高中教材水平五的特点,教师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把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引起注意阶段(诱导贯彻常规)一激发兴趣阶段(自主热身游戏)一接受新知识阶段(以学为主、自主练习为主)一全面发展素质阶段(开发、挖抵辅助教材潜力)恢复调整阶段(总结评价,承认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五段程序扣紧目标,让学、导、练、评融为一体,让学生学有所获,练有所得。

本次课主要采用了诱导启发学生,合作探究所学知识,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和选择参与互动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的教学手段都紧紧围绕“团结协作、探究”的中心点,培养学生提高抗挫折能力和调节身心能力,提高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进取精神。教育思想的渗透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师利用学生的课堂学习反馈,及时进行调控,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完成学习任务。

本次课让学生自主选择、大胆尝试、积极探究,经过多次练习,掌握基本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学生个人自我评价灵活地运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练习的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效率,达到锻炼身体,掌握锻炼方法的目的。

学现场】














































【自我反思】

1.本课能做到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内容,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2.在处理突发事件上,应该引入德育教育,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例如:在跳远练习当中,有个别同学不按次序来,导致发生了碰撞,当时我虽然维持了练习秩序,但是并没有渗透教育,这一方面有待于加强。

3.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引导者、点拨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在进行跳远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怎样跳最远,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得出结论。

4.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欠佳,及时评价也有待加强,总之今后要加强业务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现场争鸣】

观点一:总体来看,本堂课是成功的,是一节好课,教材搭配、组织教学、教学效果、教学理念都体现得很好。美中不足的是教师的语言评价能力有待提高。评价要及时准确,不但要激励,还要引导。评价语言不能言过其实,随时发现评价学生的个性表现。同时教师语言要有感染力,能调动学生练习的情绪。

观点二:在上课过程中要正确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因为如果处理不好,会使一节好课上砸了,所以在练习中一定要强调安全。例如:本堂课中在练习中发生碰撞,教师虽然进行点评,但是没进行及时的教育渗透,就使得本次课缺了点什么。

观点三:教师要有目的地“放”,为后面收作好准备,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把练习推向更深的层次,教师有效点拨,真正做到师生互动。

【现场引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比较全面,具有实效性和很强的可操作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练习贯穿始末,注重了“练习密度”,达到了锻炼效果。教师根据田径教材的特点和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

利用自主教学法——让学生自主选择、自觉参与、自我评价,通过游戏和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动欲望,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教材搭配采用自主练习上肢力量的方式弥补了主教材的不足,达到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目标。教师以设疑的方式诱导学生来练习、思维、评价,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过程性的评价,只有把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深化思考】

确定教学内容要注重科学性、实效性,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融健身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对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且简单易行。教材的选择与搭配要符合科学有趣原则,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运动特点。要注意强调体育课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以实现体育课锻炼学生身体这一基本目标。




































原地侧向推铅球基本技术教学

【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自主创新学习;关注差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学目标】

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培养安全锻炼意识:发展速度、耐力、灵敏等运动素质和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等健康素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怕脏、不怕累、主动参与的运动态度,增强自尊和自信。

学内容】

抓手指—排头抓排尾—投远、投高、投准一—放松操

【设计思路】

推铅球作为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学校体育的测试项目,一直受到普遍关注。但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学生参与不积极等因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针对教材和学生情况,依据课程水平四的要求,围绕五个学习领域,紧扣三个目标进行案例的设计。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让学生在自我的运动参与和创新中,体验运动和创造的乐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现场】1.课前插曲

预备铃声一响过,二班的学生便聚集到体育课的集合点。当看到器材筐里的实心球、手榴弹、垒球等器材后,便开始小声地嘀咕着,“王老师,今天上什么内容呀?”有两位女学生略带怯意地问。

今天我们上投掷课。”我回答。

啊!”两位女同学发出“痛苦”的声音。有许多身着白衬衣的学生脸上也泛起愁云。的确,筐中脏乎乎的实心球附带着煤渣土,是有些不招人喜欢。学生们倒是表现出对垒球和手榴弹的几分好奇。

2.准备铺垫阶段

健康第一”,安全更不可忽视。为了更好地在安全的前提下达成教学目标,我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采用了“抓手指”和“排头抓排尾”两个游戏来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得到预热。同时也转移了学生对实心球的注意力。

3.兴趣激发阶段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两个准备游戏过后我开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学习与生活中有哪些与投掷有关的活动?”

投篮。”一位男学生抢声回答。“扔纸团”、“套圈”、“扔飞镖”厖我提高声音说:“不错,你们说得都很对,那么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点呢?”“都要用手扔。”一位学生回答,随之有更多的学生附和。“除了用手进行投掷外,还有什么共同点?”我问。学生们呈现出迷惑神态。“这些活动是不是都有投掷的目的呢?”我问。“嗯,是。”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以投远、投准为目的,由大家自己设计、创新投掷的方式,好吗?”我说。“好,好。”学生欣喜地答道。“但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注意安全,而且大家的投掷方式要尽量做到不一样,看谁的投掷动作最具新意。好吗?”我说。

好!”同学高声地回答。

4.运动参与体验阶段

我将队伍带至投掷场地,宣布以投远为目的的投掷体验开始,并重申

尽量不重复别人已采用过的动作,看谁的投掷动作最具新意”的要求。“我先来”,我以原地侧向的方式将实心球双手抛出,成年人的力量足以让这群孩子信服,我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随后,男、女各两组,按顺序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投远练习,真是千姿百态,花样迭出:弓步正向、马步后抛、双手胯下后抛、双膝跪姿前后左右抛、原地侧向抛、侧向上步掷厖课堂上,大家不但完成了教材上的内容,还创造了更加丰富的姿势,使得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以承载和发扬。

学生们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就在他们意犹未尽之时,我们开始了以投准为目的的创新体验练习。

老师先来。”学生整齐地向我发号“施令”。“好!遵命。”我拾起地上的垒球,以投飞镖的方式向四米外的箩爸投去。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厖接下来又是同学们千姿百态的动作,叹息声、赞赏声、指责声、鼓励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5.应用拓展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结合投远、投准的特点发展学生控制力量的能力,并通过集体协作共同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大家知道2004年奥运会是在哪里举行的吗?”我问。“雅典!”大家异口同声答道。“铅球也是现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之厖”我又把推铅球的动作要领和比赛规则给同学们讲了一下。“下面我们要进行投远练习。”我把学生分为两组,每一组的男生、女生人数相等,男女生各设一条远度标准线,每人投1次,超过远度标准线的人数多者为优胜,同学们立刻踊跃地投入到练习中去,加油声此起彼伏。

第一组练习结束后,我对同学们说:“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你们听说过保龄球吗?”“听说过”、“我还跟爸爸去玩过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甚至有些炫耀。“好!我们就做保龄球投掷对抗游戏。”我说。学生分成四组,男女各两组。男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进行小组淘汰赛,最后男女生优胜组进行决赛。每人只投三次,胜负以各组击倒手榴弹的总个数来定。这时男生更是兴奋不已,斗志十足,看得出他们没把女生放在眼里,而女生则多数露出胆怯神态。我见状,便补充说:“女同学有投掷距离比男同学少一米的优势。”这下男生可慌了神,而女生则立即欢呼雀跃,士气大振。“各组同学应注意比赛规则,要以地滚球的形式击倒手榴弹,投掷方式可以自由选择,但不得越过投掷线。”我补充比赛规则。“哎呀!打偏了”、“用力一点”、“瞄准再扔!”各组学生紧张地指导着本组同学的投掷动作。同学们忘我的投入劲着实让我感动。

快下课时,我又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自我评价表(见附表),让同学们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经过统计,评价结果是:学习态度的优秀率为90%,成功体验的优秀率为75%,意志品质的优秀率为78%,团结合作的优秀率为100%

我反思】

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顺利实现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投掷创新体验,来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本案例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设计投掷方式,并以“保龄球”集体竞赛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享受投掷乐趣之余,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淡化投掷教学的竞技性色彩,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本案例淡化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3.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本案例中,老师始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项投掷体验活动中。师生间没有隔阂,平等的对话呈现了一种民主氛围,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均得到充分的体现。

4.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得以有效实现投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技能。本案例让学生提出一个投掷目的,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设计相应的投掷练习方法,促进其在生活实践中投掷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5.开心愉悦的学习情境下,更要注意运动安全教育教学形式越是强调自主则越容易出现松散,这必将增加课堂教学的不安全因素。如在进行投远、投准及保龄球练习时,一定要求各组学生在将投掷物全部投完后,才可以将本组的投掷物取回,以避免发生危险。























【现场争鸣】

观点一:本节课设计思路新颖,设计者以游戏的形式对投掷的教学进行了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观点二:本节课的设计虽然注重了“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但就如何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技术要领讲解及练习比重均偏小,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掌握这项技能。建议增强练习比重。

观点三:教材内容选择不尊重学生的需要,推铅球是典型的竞技运动项目,有一定的锻炼价值。但用它来做教学内容,一是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很难对学生以后生活锻炼产生有什么意义,试想有谁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利用铅球去强力健体?所以教材内容选择推铅球不是尊重学生的具体体现。

观点四:本课设计思路新颖,设计者以游戏的形式对投掷的教学进行了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现场引领】

教学内容是“推铅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围绕“推铅球”来进行技能教学,让学生掌握推铅球技术,尽管很难掌握,但也不能用“投掷”、

抛”、“玩”来取代“推铅球”。而“投”、“抛”、“推”完全不是一回事,技术要领差别很大,单纯的“玩”(力量练习)不是真正的体育教学,更不能使高中教学儿童化,到最后没有突出教学重点,学生也就不可能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因此,体育教学就应该以技能教学为载体,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进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学评析】

此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了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针对学生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为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自己的基础练起,按基础的不同分组,设置不同的要求。所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地进行练习,给学生搭建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活动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平等、信任、双向情感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了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从而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劳动者、求索者和设计者。能使师生共享教学乐趣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深化思

学生在学习中要成为真正的主体,就必须有一定的自主空间,也必须有学习目标,没有自主空间,就不能成为真的主体,没有学习目标,自立就没有意义。自立,是为了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不等于自流。自主是有任务的,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完成的。

因此,我们在体有技能中,第一、要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空间里创新学习;第二,要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里达到创新学习的自我完善、促进发展的目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