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多党合作制度前景光辉

时间:2012-10-31浏览:381设置

北京德胜门向东护城河边的一座幽静小楼,是中国致公党中央所在地。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日常会在这里处理致公党内的各项工作。

  而中华世纪坛西边的科技部则是万钢的另一个工作地点,在这里,他的身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部长。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首位担任国务院部长的民主党派人士,万钢说,自己一边在做国家的科技工作,一边亲身体验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而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意见的一贯重视和60余年的伟大实践也让他坚信,多党合作制度前景光辉。

  对权力充满敬畏

  记者:翻看您的履历,感觉您的人生很丰富。您当过农民,进过工厂,做过老师,也留过洋。2007年,您又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首位担任部长的民主党派人士,很想问您,在这些角色里面,您最喜欢哪一个?

  万钢:我做过农民,上世纪70年代,在吉林省延吉县三道公社插队六年半;我读过大学,在东北林业大学道桥系本科学习;我做过老师,在东北林业大学、同济大学教书;我还留过洋,不但在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机械系读了博士,还在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做到技术经理;回国后我担任了汽车学院教授、院长,三年后,我被推选为母校同济大学校长,2007年又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并担任致公党中央主席。每种身份和岗位,其实我都很喜欢,我愿意尽心尽力做好各项工作。将来还有机会的话,我更愿意做一名科学家,我很享受潜心科研、探索未来和教书育人的快乐。

  记者:您出国留学的时候,我国刚刚改革开放,出于一种现实的考虑,许多在国外学业有成的留学生选择留在了国外。您对科研有这么高的热情,又在国外的公司工作了十年,为什么2001年会选择回国?

  万钢:1985年到2000年,我一直在德国学习和工作,离开祖国这么多年,我很想念我的家、我的祖国,也一直关心着祖国汽车工业以及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我被邀请参加国庆观礼,经过考察和思考,提出了开发清洁能源汽车,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建议,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这让我感到心里很温暖,觉得是到了我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时候了,所以2000年底,我辞去了德国奥迪汽车公司的职务回到国内。

  回到国内一个星期,就有科技部、教育部、机械总局等8个部门的领导找我听取意见。后来,我被聘任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还参加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时至今日,我仍清楚地记得,20041227日作为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家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讲课的情景,中共中央的领导同志听得非常认真,讨论十分深刻,他们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深谋远虑使我受益匪浅,对我后来的工作帮助很大。

  记者:民主党派主席和科技部部长这两个舞台都很大,可以为老百姓多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您自己是如何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有什么切身感受?

  万钢:在走上这两个岗位时,我是诚惶诚恐、忐忑不安的。我始终觉得,无论是当党派主席还是当部长,必须对自己岗位所赋予的权力有一种敬畏,你应该觉得你责任重大,当你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你要对它承担的责任。

  而如何体现这种敬畏,我觉得一个是要勤,一个是要慎。调研要,多找专家谈,从各方面了解情况。推动致公党参政议政工作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大家共同来研究和探索,因此是根本。而决策要,我们的权力很大,但是责任也是重大的,责任大于权力。只有对于你的责任敬畏,你才能够保持谦虚、保持稳重。

  坚持发挥”“特色

  记者:致公党党员大都来自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您作为党派领导人,如何充分调动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发挥他们在专业领域的作用?

  万钢:留学人员作为知识密集型的涉侨涉海人才群体,是致公党新时期重要的联系对象。我觉得要调动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首先要为他们做好服务。近年来,致公党从参政党的角度反映留学人员的呼声和要求,每年都组织力量就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进行调研,曾围绕留学生回国政策、促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健康发展等问题多次在全国政协会上提出党派提案或党派发言,得到政协委员的赞同,在留学人员群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与此同时,在服务于国家整体外交和侨务工作的前提下,我们还充分运用优势,以亲情、乡谊为纽带,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侨团建立了友好联系与往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致公党多渠道地了解侨情,关心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与发展,积极促进他们之间的团结,鼓励和支持他们融入当地社会,为住在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并鼓励他们用当地社会熟悉的语言和视角宣传中国,为我国与住在国合作与交往发挥作用。近些年来,致公党还注意做好华裔新生代及传统侨团领袖接班人工作,以推动侨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5年来,致公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履行参政党职能,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万钢:5年来,致公党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积极动员和团结全体党员及所联系的归侨、侨眷、归国留学人员和海外侨胞以及港澳台同胞,围绕中共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精心选题,就促进长江三角区域合作发展、促进华侨农场三融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生物质能源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进留学人员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促进信息化健康发展、科技农业发展、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海岛保护及港口发展等10余个方面的课题,先后与多家部委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到十几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调研,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和建议。其中很多报告和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

  致公党还充分发挥与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服务于祖国统一大业。通过加强与世界性、区域性华侨华人反独促统组织的联系,组团参加世界华侨华人反独促统大会,引导华侨华人社团加强团结合作;通过与台湾武术界、科技文化教育界、妇女界和基层民众广泛交流、接触等方式和渠道,适时宣传我国对台方针、政策,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此外,还积极开展对港澳地区联谊工作,以文化为纽带,搭建起剪纸、书画、音乐等文化交流平台,取得良好效果。

  记者:社会服务也是致公党的一项重要窗口工作,在这方面,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万钢:在社会服务方面,致公党中央不仅发挥智力优势,积极围绕新农村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涉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献计献策,还采取切实行动关心贫困地区的民生。2008年至今,致公党中央及其地方组织参与贵州毕节实验区建设,直接捐款捐物及帮助引进资金逾1600万元;在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开展的致酉合作中,直接投入和帮助引进资金320多万元;在与四川省泸州市开展的致泸合作、参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星火计划、科技扶贫实验区建设中通过智力支边活动,直接投入32万元。2003年,致公党江苏省委倡导发起以致力扶农、教农民上网、为农民造福为宗旨的致福工程电脑培训,至今已在江苏省建立了82个县、镇、村培训点,实施10年来累计免费培训农民20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09年开始,致福工程被先后推广到重庆、四川等地,正逐渐成为致公党社会服务工作的品牌。面对近年来频发的地震、泥石流、干旱等各类自然灾害,致公党各级组织围绕灾后重建积极捐款捐物,努力为灾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以汶川大地震的救援重建工作为例,2008年至今,致公党带领全体党员和所联系的海外华侨华人及各方力量,通过各级统战部门、中国红十字会、各类慈善组织等多种途径捐资捐物价值近1.5亿元,其中捐款8800多万元。

  在国家建设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近年来,致公党获得了哪些成长与进步?您如何看待致公党取得的成绩?

  万钢:1979年,致公党刚刚恢复组织活动时,只有303名党员,而今,我们的党员队伍已经壮大到3万余人,致公党组织进一步发展,成员素质进一步提高,活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致公党提出的很多建议能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吸收采纳,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我们倍感欣慰。事实上,致公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在多党合作制度下,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两面旗帜不断奋进的历史;就是一部在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中,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和帮助下,紧密联系华侨、侨眷和海外留学人员,加强民主团结和为祖国发展作贡献的历史。

  回顾致公党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历史岁月,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致公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做出的必然选择。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和帮助下,致公党从一个华侨政党逐步走上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并发展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正是因为坚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良传统,致公党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致公党最根本的历史经验和光荣传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共同奋斗是致公党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事业的逐步推进,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民主党派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总结致公党这些年的工作,其成绩的取得与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和统一战线在新时期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致公党也在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亲密合作、热爱祖国、致力为公、团结奋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良传统。

  记者:同西方竞争型的政党关系相比,您如何看待我国的多党合作?

  万钢:几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进程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和根本利益。这种团结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共同政治基础上,通过平等协商汇聚智慧谋良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同促进社会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致公党只有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才能正确履行参政党职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展望未来,您对致公党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的发展有什么预期?对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期待?

  万钢:近年来,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各民主党派也在各项建设事业和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致公党将继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努力做到: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与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相结合,努力建设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参政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更加关注民生,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的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深入调查研究,多建推动科学发展之言,多谋推动科学发展之策,多尽推动科学发展之力。

  回首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光辉征程,重温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格局的发展历史,展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历史的推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会焕发出越来越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必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人民政协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