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学会概况
  • 学会机构
  • 理事风采
  • 党建工作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会员信息
    • 学会概况
    • 通知公告
    • 学术前沿
    • 学术会议
    • 科学普及
会员信息
首页  会员信息
河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马雄风
发布时间:2024-05-10 阅读:19

马雄风,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2018年6月当选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副秘书长;2018年11月被聘为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2019年5月当选农业农村部棉花首席分析师;2019年5月当选河南省“一带一路”棉花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2020年9月被聘为第二批河南首席科普专家。教育经历:2000年9月-2004年6月,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理学学士;2004年9月-2009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农学博士;工作经历:2009年7月-2012年1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1年11月-2012年5月,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植物农学系,访问学者;2013年1月-2018年1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副研究员;2019年1月-至今,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成就:

长期致力于棉花的杂种优势利用相关育种工作,主要开展优异亲本创制、新品种选育推广、以解析复杂性状形成机理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2018年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三批“青年英才计划”培育工程;2020年入选河南省“中原英才”;2021年入选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天山英才”培养计划;2021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2021年获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和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参与选育及推广棉花新品种12个,促进了棉花主产区品种的更新换代;累计推广5135万亩,近五年效益29.73亿元。其中,强优势杂交棉中棉所63连续六年被农业农村部定为长江流域棉区农业主导品种,是目前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以及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以第一完成人培育的棉花新品种中棉113,早熟高产,品质超“澳棉”(纤维品质达双31),该品种协同改良了棉花最为重要的三大性状(早熟、丰产、优质),使北疆部分风险棉区转变为次宜棉区或适宜棉区,2020年,中棉113被列为新疆建设兵团第七师棉花推荐品种,2021年被列为新疆建设兵团第六师、第七师和博州的棉花主推品种。

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参与完成了继二倍体后第一个四倍体棉花基因组的测序组装;该工作发表在NatureBiotechnology上。通过对二倍体亚洲棉和草棉群体材料的全基因组测序,作为共同第一作者首次从基因组水平上明确了亚洲棉在中国的演化格局,并发现抗枯萎病、生育期等性状受到地理分化的选择;该工作发表在NatureGenetics上。以第一作者揭示了自育品种中棉所63等系列强优势杂交棉优异亲本创制的分子轨迹及其优异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该工作发表在在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上,近年来,利用已构建的10×10双列杂交群体、自育强优势组合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和自然群体,深入挖掘衣分关键基因GhWAKL1调控棉纤维发育的分子机理,为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高产棉花新品种奠定基础。


  •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 河南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电话:0373-332 6340 Email:zywang@htu.edu.cn
  • Copyright © 河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
  • Designed by 河南致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