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名师

【竞相出彩献百年】薛晓舟:大师风范 后世楷模【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薛晓舟(1929.05—2016.03),河南省修武县人。河南师大物理系教授,享受国务院政

发布者:招生办    发布时间:2024-03-25    浏览次数:10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薛晓舟(1929.05—2016.03),河南省修武县人。河南师大物理系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等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成就卓著,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享誉河南乃至全国物理学界。 

辗转砥砺 兼收并蓄 终成栋梁 

192954日,薛晓舟生于河南省修武县郇封村。初入小学时,名晓周,因敬仰庄子,欲通晓庄周的学说;两年后改名为晓舟,意为天拂时,泛不系之,逍遥人生;耳顺年后,自号知空

1930年开始,其父师从我国现代新儒家开山祖梁漱溟先生及现代新儒家的哲学奠基者熊十力先生,钻研中国、印度和西方哲学。探讨中、西、印文化差异和统一问题。他深感自己数学和物理知识欠缺,寄希望于儿子。薛晓舟的少年时期,便是在这样的家庭影响和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这对他后来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薛晓舟读小学和中学时,颠沛流离,他辗转在本村、西安、甘肃清水、新乡、郑州等处求学。课外,他阅读了大量书籍。小学时他读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书等典籍, 中学时读了罗素、梁漱溟、熊十力等大师的《科学概论》《数理哲学概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著作,对他后来的学术研究方向的选择产生很大影响。

19489月薛晓舟考入国立河南大学数学物理学系。在钻研数理知识的同时,他既阅读中国文学历史典籍,又阅读大量中西科学与哲学的经典著作,兼收并蓄,为他后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广泛、坚实的基础。

1953年薛晓舟到北京大学访问,曾求教于胡宁先生,受益颇深。1955年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理论物理研究生班,由苏联专家苏斯金教授任主讲,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张宗燧先生辅助。薛晓舟有幸参加该班深造。 1958年又参加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举办的基本粒子理论讲座,朱洪元先生主讲量子场论,张宗燧先生主讲量子场论专题。在此期间,他还到北京大学等处听了周培源、谢希德、杨立铭、江泽涵、金岳霖等名家讲授的物理、数学、哲学等方面专题课程。


  


  

教艺精湛 诲人不倦 学生良师

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薛晓舟回到院系调整后的新乡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前身)物理系工作。

19579月起,他在从事本科生教学的20多年中,给进修教师和本科生讲授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电动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等理论物理方面的全部课程。

1978年薛晓舟开始招收粒子理论研究生,1984年起同时招收现代物理哲和物理学史的研究生。他先后为研究生共讲授了群论、现代微分几何、量子场论、量子宇宙论、超弦理论、现代物理哲学等17门的理论课程,他的涉猎之深、之广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在半个世纪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规律做出了课堂教学五个清楚,两个坚持的精辟总结。采用提出、分析、解决、总结与讨论问题的五段式教学法。薛晓舟精湛的教学艺术、上佳的教学效果,让几十届学生交口称赞,至今铭记于心。

1978年我校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系招收了研究生,这个创举是十分大胆而又意义非凡的,它开辟了新乡师范学院办学的新纪元!在当时,全国仅有少数几个单位能招收研究生。例如北大物理系只有胡宁、黄昆、王竹溪几位先生每年仅招几名研究生。

在薛晓舟老师和王勉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物理系破天荒招收了11名理论物理研究生。带第一届研究生时,所有理论课程全部由这两位老师讲授,他们从四大力学讲起,直到量子场论、规范场论和量子色动力学,跨度和难度非常大,可以想象他们花费了多少心血!除理论物理专业之外,后来又开始招收物理学史、现代物理哲学的研究生。

几十年来,先生培养了众多的嫡传和再传弟子,其中不乏佼佼者:既有教学名师,又有科研的杰出人才;既有优秀专家,又有创新人才;既有特聘教授,又有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得主。我们熟悉的许多学术大师都对河南师大理论物理造就了大批杰出人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薛晓舟教授功不可没。


  

 

孜孜以求 不断探索 终成大师

半个多世纪以来,薛晓舟教授一直在勤奋探索。20世纪90年代前,科研偏重于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领域,90年代以后侧重于粒子场和真空的后物理学探讨。

20世纪50年代,核力是物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当时薛晓舟先生应用塔姆——唐可夫方法和色散关系开展了对核力的研究,这是他步入物理学研究殿堂的开始。

他为学生编写的相对论和粒子物理的讲义,于1982年改写成书,由河南科学出版社出版。

80年代后在粒子理论领域,主要从事复合模型与大统一复合模型理论、超弦理论和M理论的研究工作。

1986年,我国开始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薛老师带领项目组申请了复合模型和大统一复合模型的研究的项目,一举获得成功,这是我校获得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到198912月结题,项目组在薛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发表了20多篇论文,完满地完成了预定的目标,顺利结题。

19888月,薛晓舟前往德国慕尼黑参加第24届国际高能物理大会,在会上交流了他和其研究生合作的两篇论文。当时能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学校可谓凤毛麟角。

在粒子、场和真空的后物理学的研究领域,60年代薛晓舟便发表了《真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的论文;80年代之后,他对量子真空的诸种特性、物质结构的有限可分性、时间空间的分立性和宇宙的创生和总宇宙量子真空涨落及其哲学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不少有较大影响的论文。

半个多世纪以来,薛晓舟先生求真知、探奥秘,孜孜探索,从不间断。在粒子理论方面,他总是跟踪最新的理论进展开展研究工作。86年超弦理论异军突起,他带领学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90年代M理论兴起,他又很快进入了这个新领域。

退休后,薛晓舟还是坚持每天看文献,做研究,两次到美国探望女儿时,他还忙碌地到斯坦福、伯克利等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捕捉最新的智慧闪光。在美国停留期间,他系统研究了当代量子引力理论,特别是弦理论及圈量子引力方面的哲学问题,学术上获得很大收获。

回国后他又发表了《论现代物理学真空理论的发展》《量子真空物理及其本体诠释》《论空间、时间的量子概念》和《当代量子宇宙学及其哲学反思》等9篇重要论文,2005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量子真空物理导引》的专著。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论文和专著是薛老师在耄耋之年完成的。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功不可没 

王勉老师和薛晓舟老师是我校理论物理学科的奠基人。两位先生年轻时在理论物理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大胆地招收研究生,广泛开展理论物理的前沿研究,从此我校理论物理有了一支队伍,“学科”正式诞生。

在“学科”的初创阶段,两位先生高瞻远瞩,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快速发展。1980年他们带领全体研究生参加美籍华人杨炳麟先生在郑大举办的讲习班;1981年带领研究生参加中科院在合肥举办的讲习班,聆听了一批在国际理论物理领域十分活跃的外籍华人学者的系统讲学,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理论物理的国际前沿,在当时全国高校中能有如此举动是很少见的。

在前两届研究生的培养中,先后聘请北京大学孙洪洲先生、包科达先生、同济大学殷鹏程先生、华东师范大学胡瑶光先生来我校讲学,不仅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开阔了学术视野,拓展了研究领域,这些都是理论物理学科起步阶段的重要举措。

第一届研究生毕业后有4人留校加入到理论物理的队伍中,我们学科开始发展壮大。

在理论物理学科的早期发展中,中科院高能所杜东生研究员从1983年开始多次应邀来校讲学,对我学科的大统一理论及B物理方面科研工作的起步和发展以及研究生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王勉、薛晓舟、王海志老师和学科成员的共同努力下,1986年我们学科终于获得了理论物理硕士授予权,这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从1988年开始,河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开始实施重点学科建设战略,申报的必备条件是具有硕士授予权。我们学科凭借实力顺利地被评为第一层次的省级重点学科,为理论物理学科和物理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位老先生非常重视学科梯队的建设和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我们几位老研究生得到了他们的全面关照和提携。同时他们也为年轻一代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提倡青年教师师从名家,进一步深造,以求更大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决策,我们学科有相当一批有成就的年轻人,他们的成长都得益于这些决策。

后来,两位老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仍时时关心着学科的发展,特别是申请博士点、申请理论物理省特聘教授岗位等重要工作。为了学科,他们倾注了全部的智慧和心血。


  


宽厚谦和 淡泊名利 后世楷模

薛晓舟先生自幼受到儒家和佛教哲学思想的熏陶,形成他心态平和、心胸豁达、宽厚谦逊、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优秀品格。

薛晓舟教授处事公允,平易近人。他是一个宽厚的长者,不苛责他人。他待人和蔼,修身谦虚,从不自满与傲慢。

在荣誉和名利面前,他总是谦让,顺其自然,即使遇到对他不公平的事情,他也以淡泊的心态对待,与世无争。

在工作中遇到矛盾时,他从不以势压人,总是以大局为重。他处处严于律己、团结同事、求同存异,尽最大努力促进事业的发展与成功。这是我们学科能有今天的重要保证。

一个人业精、德高,是立命之本。薛晓舟教授不仅是一位良师,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整理人:鲁公儒 万陵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