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中文名:通泉草
种拉丁名:Mazus japonicus (Thunb.) O. Kuntze
科中文名:玄参科
科拉丁名:Scrophulariaceae
属中文名:通泉草属
属拉丁名:Mazus
中国植物志:67(2):187
英文植物志:18:46
生 境:
田边或路旁
药用部位:
全草(绿兰花)
别名:脓泡药、汤湿草、猪胡椒、野田菜、鹅肠草、绿蓝花、五瓣梅、猫脚迹、尖板猫儿草
形态特征:
一年生,无毛或疏生短柔毛。茎高5-30厘米,直立或倾斜,不具匍匐茎,通常自基部多分支。叶对生或互生,倒卵形至匙形。长2-6厘米,基部楔形,下延成带翅的叶柄,边缘具不规则粗齿。总状花序顶生。有时茎仅生1-2片叶即生花;花梗果期长达10毫米,上部的较短;花萼花期长约6毫米,果期多少增大;花冠紫色或兰色,上唇短直,2裂,裂片尖;下唇3裂,中裂片倒卵原型,与萼筒平。 遍布全国。生海拔2500米以下的湿润荒地、路边。[
药用价值
来源:玄参科通泉草属植物通泉草Mazus japonicus (Thunb.) O. Kuntze [M. rugosus Lour.],以全草入药。春夏秋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苦,平。
功能主治:止痛,健胃,解毒。用于偏头痛,消化不良;外用治疔疮,脓疱疮,烫伤。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河南师范大学生长位置:
中心花园,校园各处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