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2012-05-22

 

 

 

 

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拉丁名: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科名:芍药科

      种名:牡丹

形态描述:

      牡丹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泽因品种而异;枝干直立而脆,圆形,为从根茎处丛生数枝而成灌木状,当年生枝光滑、草木,黄褐色,常开裂而剥落;叶互生,叶片通常为三回三出复叶,枝上部常为单叶,小叶片有披针、卵圆、椭圆等形状,顶生小叶常为2~3裂,叶上面深绿色或黄绿色,下为灰绿色,光滑或有毛;总叶柄长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单生于当年枝顶,两性,花大色艳,形美多姿,花程式为:♂*K5C∞G2~5:1:2~5,花径10~30厘米;花的颜色有白、黄、粉、红、紫红、紫、墨紫(黑)、雪青(粉蓝)、绿、复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现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与品种、栽培环境条件、生长年限等有关;正常花的雄蕊多数,结籽力强,种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严重的花,结籽少而不实或不结籽,完全花雄蕊离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状子房一室,边缘胎座,多数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结籽7~13粒,种籽类圆形,成熟时为共黄色,老时变成黑褐色,成熟种子直径0.6~0.9厘米,千粒重约400克。

 
分布:

      中国是牡丹的原产地,牡丹在中国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较为广泛。从东北三省,到南疆边陲,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皆有牡丹的野生资源和人工栽培的分布。由于气候、历史、人文风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中国牡丹栽培种群的分布,形成了以黄河流域为主要栽培区域的现状。大致可分为三个种群:一、以甘肃紫斑牡丹为代表的耐寒性牡丹;二、以安徽铜陵牡丹为代表的抗热性牡丹;三、以河南洛阳牡丹和山东曹。

经济价值:

      牡丹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牡丹全身还都是宝,花、种、根、粉都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 除观赏外,其根可入药,称“丹皮”,可治高血压、除伏火、清热散瘀、去痈消肿等。花瓣还可食用,其味鲜美。

校园所在位置:

      生物西楼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