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 Eril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2012-05-22

拉丁名:Eril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科名:蔷薇科
种名:枇杷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高达10米。小枝粗壮,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革质,倒披针形,倒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长12-30厘米,宽3-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疏锯齿,倒脉粗壮,11-21对,直达齿端,表面多皱,背面密生锈色绒毛;叶柄长6-10毫米,有毛。圆锥花序长10-16厘米,顶生;总花梗、花梗与萼筒外面均有密生锈色绒毛;花白色,芳香,直径1-2厘米;花柱5个,分离。梨果近球形,黄色或橘黄色,直径2-5厘米。花期10-12月;果实翌年5-6月成熟。
分布:河南郑州、南阳、信阳、洛阳等地有栽培。我国湖北、四川有野生,现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普遍栽培。日本、越南、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也有栽培。
经济价值:实味甜微酸,为南方主要水果之一,供食用或作蜜饯,并可酿酒。种子可榨油。木材质硬而韧,供制木梳、木棒等材料。叶、花、果实、种仁、木白皮均供药用。嫩叶含枇杷叶皂、维生素乙,能清肺泻火、止咳化痰。种仁有镇咳祛痰的效果,可作苦杏仁的代用品。花治寒咳,头风及鼻流清涕等症。木白皮可止吐逆不下,虚劳咳嗽,镇痛下乳。果能止咳下气、利肺气、止吐逆。
校园所在位置:生物东楼前面,中心花园,东区等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