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Bidens pilosa Linn.
科名:菊科
种名:鬼针草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中下部叶对生,二回羽状深裂,裂片顶端尖或渐尖,边缘具不规则细齿或钝齿,两面略有短毛,叶柄长3-4cm,上部叶互生,羽状分裂。头状花序生于茎端,直径5-10mm,花序梗藏2-10cm;总苞杯状,总苞片通常8个,椭圆形或线形,长2-3mm,被疏短毛;托片长4-12mm,边缘膜质,外托片较宽短,舌状花1-3个,不育,舌片黄色,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4-5mm;筒状花多数,黄色,长约4mm,5裂。果实线形,长12-18mm,具3-4棱,被疏短毛;冠毛3-4条,长2-4mm,花期8-9月,果熟期9-10月。
分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路边荒地、山坡及农田间,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陕西甘肃等省区,广布于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及非洲东部。
经济价值: 全草入药,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噎膈,肠痈,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等。
校园所在地:勤政楼前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