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Sapium sebiferum Roxb.
科名:大戟科
种名:乌桕
形态特征:乔木,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长宽略等;中脉两面微凸起,侧脉纤细,网状脉明显;叶柄纤细,顶端具2腺体。花单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顶生总状花序。雄花:花梗纤细,向上渐粗;苞片阔卵形;小苞片3,不等大;花萼杯状;雄蕊2枚,罕有3枚,花丝分离。雌花;花梗粗壮;苞片深3裂;花萼3深裂;子房卵球形,3室,花柱3,基部合生。蒴果梨状球形,成熟时黑色。具3种子;种子扁球形,黑色,外被白色、蜡质的假种皮。花期4-8月。
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各省区,北达陕西、甘肃。生于旷野、塘边或疏林中。日本、越南、印度也有;此外,欧洲、美洲和非洲亦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广州近郊。
经济价值:木材白色,坚硬,纹理细致,用途广。叶为黑色染料,可染衣物。根皮治毒蛇咬伤。白色之蜡质层溶解后可制肥皂、蜡烛;种子油适于涂料,可涂油纸、油伞等。
校园所在位置:沁园前 中心花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