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科,黄鹌菜属。一年生草本,高20cm-60m。茎基部或上部分枝,被细毛或无毛。基部叶具柄或无柄,长圆形,倒卵形或倒披针形,琴状或羽状浅裂至深裂,长8.5cm-13cm,宽5mm-20mm,顶生裂片较大,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侧生裂片向下渐小,边缘为深波状齿裂,无毛或具疏短柔毛,叶脉羽状;茎生叶通常1个-2个。头状花序小,排列成聚伞圆锥花序;总花序梗细,长1mm-10mm;总苞圆卵形,果期钟形,长4mm-6mm;总苞片2层,外层5个,极小,三角形或卵形,内层8个,披针形,长4mm-5.5mm,边缘膜质,内面具紧贴柔毛;舌状花黄色,舌片长4.5mm-7.5mm。果实纺锤形,长为1.5mm-2mm,棕红色或褐色,稍扁平,具11条-13条纵肋,具细刺,被刚毛;冠毛白色,长2mm-3mm。花期4月-6月;果熟期5月-9月。
产于伏牛山、大别山和桐柏山;生于海拔300m-1500m的山坡、路旁、荒野、田边。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朝鲜、日本、印度、越南、马来半岛、菲律宾也产。嫩叶可作野菜食用,也可作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