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科,旋覆花属。多年生草本,高30cm-70cm。茎直立,单生或簇生,上部分枝,被长伏毛。基部叶有柄,下部叶通常宿存,向上渐小,椭圆形、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cm-13cm,宽0.7cm-3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疏齿或全缘,表面被短伏毛或近无毛,背面被长伏毛和腺点,中上部叶无柄,基部微抱茎。头状花序直径2cm-4cm,5个-13个排成伞房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5层,最外层草质,稍反卷,内层膜质,线状披针形,被伏毛或无毛,具缘毛;雌花舌状,长为总苞片的2倍-2.5倍,黄色,外面被柔毛,花柱外露,柱头2裂;两性花筒状,长约5mm,雄蕊与花柱外露,花药基部具尾。果实长1mm-1.2mm,具10条肋,被短糙毛;冠毛1层,与筒状花近等长,被齿状糙毛。花期6月-9月,果熟期7月-10月。
产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坡、荒地、路旁、沟、河两岸。分布于我国北部、东北部、中部、东部及福建、广东、四川、贵州等地。日本、朝鲜、蒙古和前苏联西伯利亚也产。全草入药,根、叶治刀伤、疔毒、煎服可平喘镇咳;花具健胃、祛痰之功效,治胸闷、胃胀、咳嗽、呕吐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