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5cm-90cm。主根肥厚,有多数须根。茎直立,有分枝,密被白色倒向短硬毛。叶卵形、狭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cm-5cm,宽0.8cm-3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状渐狭,缘具圆锯齿,表面具皱纹,两面密被短硬毛,背杂有密集的腺点,叶脉在表面凹下,背面凸起;叶柄长1cm-3cm,或上部叶近无柄。轮伞花序4花-6花,多数在茎或枝顶端集成总状或圆锥状花序;总花梗密被白色柔毛;花萼钟形,长2mm-3mm,外密被柔毛和腺点,内面中部以上被短硬毛,上唇半圆形,下唇2裂,裂片三角形,较上唇稍长;花冠紫色或淡紫色,长4mm-6mm,冠筒直伸,内面近基部有疏毛环,上唇盔状,长圆形,先端微凹,下唇中裂片扇形,先端浅波状,两侧裂片半圆形;雄蕊花丝长约1.5mm,药隔长约2mm,上臂与下臂近等长,2个下药室败育,粘合;花柱与花冠等长,柱头2裂不相等。小坚果倒卵形,褐色,光滑无毛。花4月-7月;果熟期7月-8月。
产于河南省各地;生田边、荒地、果园、山坡、山沟、路旁等。分布于辽宁、吉林及华北和江南各省区。阿富汗、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以及日本、朝鲜也产。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凉血止血之效,主治扁桃体炎、肺结核咯血、支气管炎、腹水肿胀、肾炎水肿、崩漏、便血、血小板减少性紫斑;外用治痈肿、痔疮肿痛、乳腺炎和阴道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