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6日,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余彦教授、苏州大学李亮教授、郑州大学郑广超副教授做客我校“材料牛·New Materials”名家讲坛。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坛,讲坛由学院院长高书燕教授主持。
余彦教授以“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研发”为主题,聚焦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及钠-硫电池等体系,深入解析了关键电极材料的设计开发、可控合成与储能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为突破离子电池技术壁垒、推动其产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方案。李亮教授围绕“钙钛矿光电探测材料与器件”,确立了以性能优化为导向的研究路径,设计制备具有规则微结构的功能材料有效拓宽钙钛矿材料的光谱响应范围,开发组分与能级梯度有序排布新方法,构建了具有面内与面外有序结构的薄膜体系,最终实现材料光电化学转换性能的显著提升。郑广超副教授以“手性纳米材料精准构筑及其潜在手性应用”为题,分享了团队在低维纳米光催化剂设计与机理研究方面的系列突破性成果,为绿色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
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就相关领域问题积极提问,三位专家给予耐心解答,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洋)
专家简介:
余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主持国家杰青及杰青延续资助项目,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及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钠-硫电池等关键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储能机制。目前在Science,Nature Energy,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360余篇。SCI他引40000余次,H因子120。连续8年入选“科睿唯安”及“爱思唯尔”材料类高被引学者榜单。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两次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2024年,均为第一完成人)、德国洪堡基金会“索菲亚奖”、德国Wiley出版社“Small Young Innovators”奖、德国Wiley出版社“Outstanding Young Researcher”、Elsevier出版社“Materials Today Rising Star”奖、Nano Research“Young Innovators Award”in Nano Energy、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科技青年奖、青山科技奖等奖励。
李亮,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苏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前沿材料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苏州市智能光电感知重点实验室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光电信息、能源材料与器件。在国际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引用30000余次,其中79篇论文引用超100次,H因子92。授权发明专利25顶。任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副主编,Journal of Materia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学科副主编,APL Electronic Devices,Fundamental Research等期刊编委。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原创探索、杰青(2020年)、优青(2014年)、青干(2013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等项目。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江苏省物理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项。
郑广超,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9年以“郑州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加入到郑州大学物理学院。研究领域集中在纳米晶的可控合成(等离激元纳米晶、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光催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手性纳米光子学、光学传感器等。在高水平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Advanced Materials, Angewandte Chemie,ACS Nano,Advanced Science,ACS Catalysis等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本人应邀为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Small,Nano Letters,Small structures,Nano Research,SmartMat等30多个国际期刊的独立审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