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专业培养方案(2017级)

发布时间:2018-05-25浏览次数:3751

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


农业信息化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5112)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是与农业相关领域(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农业信息化人才。

2、培养要求

1)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信息化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管理工作的能力,能独立担负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相关工作。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三、培养方式

采用校内课程学习、校外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建立适合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

实践环节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内容,鼓励研究生到农业信息化机构、企业实习,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农业实践研究,顶岗实践不少于6个月,实践课题研究不少于6个月,其中校外专业实践安排在第三学期,实践课题研究不计学分,须提交实践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学院对学生实践课题研究情况和总结报告进行检查及考评。实践研究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硕士生的指导教师由学术水平较高,在研究工作中有一定成就的教授、副教授担任,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及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指导小组应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是:(1)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2)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3)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4)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四、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课程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实行学分制,总学分数不少于35学分。课程设置参见课程设置表。

五、中期考核

1、考核内容:研究生中期考核要求认真填写《研究生中期考核登记表》,学院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科研和教学能力等各个培养环节进行全面、综合测评。

1)政治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评定:研究生要认真做思想小结,并认真填写好中期考核表的自我总结。

2)对课程成绩、完成学分情况进行审核。

3)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中期考核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开题,并由各指导组统一组织学生做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须认真填写《研究生开题报告审核表》。开题报告应包括研究背景知识和拟开展的研究工作两方面内容,并进行详细答辩。开题报告主要考察学生对研究背景知识和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的了解,同时考察学生的文献综述能力,采用口头报告(10-15分钟)和书面报告结合形式。开题第一次未通过,允许1-2月内再进行一次,仍未通过者,按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2、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的45月份进行。

3、考核程序:以专业为单位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研究生导师、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组成。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学习态度、课程成绩及所修学分情况、论文进展情况、科研和教学能力、学术道德等方面进行审核和评定。学习成绩优良,达到考核内容要求的,进入硕士论文写作阶段;学习成绩较差,未达到考核内容要求的,不得申请硕士学位。分管研究生的院长全面负责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考核小组将考核意见及有关材料一并报送至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由学院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审核通过。在规定时间内未按时完成中期考核者,按考核不合格处理。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论文的选题应直接来源于本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论文选题应有一定难度、理论联系实际、先进性和足够的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应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农村与区域发展问题的能力。论文的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设计或调研报告。

2、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授予遵照“河南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

指导教师和院学位委员会要在答辩前对相关材料认真审核,主要材料包括:(1)成绩单;(2)参加学术活动情况;(3)参加专业实践环节情况;(4)至少提交一篇工程报告、技术方案或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本专业权威期刊发表或录用。其中工程报告、技术方案、学术论文内容均须符合研究生的专业方向,以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学位申请者为独著、第一作者或除导师以外第一作者。

对不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研究生,根据情况可建议其延长学习时间。

八、其他说明

1.硕士研究生如果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且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授予学位,但取得的科研成果未达到学院要求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做出同意毕业、暂缓授予学位的决定,待科研成果达到要求后,再决定授予学位。

2.硕士研究生如果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因论文水平或其他原因不建议授予学位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做出是否同意先毕业的决定,硕士研究生可在半年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进行表决,通过者方授予学位。若逾期未完成论文修改或重新答辩后仍不合格者,以后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3.未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不能毕业也不能授予学位,硕士研究生可在半年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若逾期未完成论文修改或重新答辩后仍不合格者,以后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农业信息化领域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及周学时

备注

必修课(学位课)

09_002011

英语

72

4

4




15学分

09_002012

政治理论

36

2

2




09_003001

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54

3

3




09_003002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54

3

3




09_003003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54

3

3




15_083001

农业信息化导论

36

2

2




至少修

8学分

15_083002

农业信息获取与处理

36

2

2




15_083003

农业应用系统开发

36

2


2



15_083004

农业信息化案例(案例研究)

36

2

2




15_083005

农业信息化进展

36

2


2



15_083006

农业大数据应用开发

36

2


2



至少修

6学分

15_083007

农业物联网感知技术

36

2


2



14_080105

数据挖掘

36

2


2



14_080109

高级数据库系统

36

2


2



14_080116

计算机视觉

36

2


2



14_085706

网络高级程序设计

36

2


2



环节

农业

实践

11_089001

校外专业实践






6学分


实践课题研究






不计学分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2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并通过考试,但不计学分。

不计学分

注:1.农业实践是指与农业相关的调查、讨论及研究等活动。

2.必须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农业实践活动,其中校外实践不少于6个月,结合实践进行课题研究不少于6个月。


主要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15_083001 课程名称:农业信息化导论

时:36 2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农业信息化技术是以农业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农业生产信息为对象,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应用的理论与方法,目的是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新的思路、手段和途径,对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和农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教学内容:农业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科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主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应用的理论与技术,为农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新的管理方法、决策技术、试验手段和传播途径,促进传统经验型农业向现代精确型农业转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农业信息技术概述、农业信息采集、农业数据库系统、农业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农业专家系统、精确农业技术和农业信息网络的技术原理、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陈望衡著,农业信息化技术导论,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李军编.农业信息技术(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课程编号:15_083003 课程名称:农业应用系统开发

时:36 2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用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思想和开发技术,尽量涵盖农业信息化领域该课程可能涉及的信息工作领域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农业信息化及应用系统概述;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与管理;面向对象开发方法;WEB系统开发技术;农业资源管理系统;农业生产应用系统;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农业科技信息检索系统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黄水清著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开发与实践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李军著著,农业信息技术开发原理与方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课程编号:15_083005 课程名称:农业信息化进展

时:36 2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农业信息化是我国21世纪以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发展,农业科技在不断完善与拓展自身体系的同时,也在利用信息技术的高渗透能力,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不断向农业科学交叉、融合,从而形成许多新的科学,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农业信息化的最新国内外研究现状,激发学生对农业信息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变迁;农业生产信息化关键技术概述;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与3s技术;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网站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专家系统与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精准农业;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贺立源等著农业信息化进展,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课程编号:15_083007 课程名称:农业物联网感知技术

时:36 2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嵌入式计算、无线通信和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结合,使人们几乎能无所不在地采集、传输和存储各种场景的视音频数据。但目前的网络摄像机只是起到了千里眼的作用(重硬件、轻软件),还不会思考、理解与协同,即缺乏智能感知技术。要实现田间智能感知,就需要物联网相关感知技术。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田间传感器:温度、湿度、二氧化碳、风力、风向、土壤肥料等;网络层:ZigbeeWSN;应用层:感知虫灾、病灾、旱灾等对农业产品生产的影响。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汤一平著物联网感知技术及应用,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课程编号:14_080105 课程名称:数据挖掘

时:36 分:2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1)学生应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关系数据库理论有较扎实的理解,应较熟悉关系数据库的原理和实施方法。2)学生应具备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的基本知识。3)能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数据仓库的结构设计工作,包括对多维数据模型的构造、维表的定义等。4)教学中应结合仿真或工程实例对每种数据挖掘算法进行分析,对算法复杂性进行研究。5)教学中应分析本学科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需解决的问题。

教学内容: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种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算法。它由四部分构成:1)基础知识介绍。全面介绍了数据挖掘的背景信息、相关概念以及数据挖掘所使用的主要技术;2)核心算法。系统深入地描述了用于分类、聚类和关联规则的常用算法;3)数据挖掘的高级课题。主要叙述了web挖掘、空间数据挖掘、时序数据和序列数据挖掘;4)工程应用实例。介绍了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一些数据挖掘工具产品,包括产品名称、产品功能、供应商、产品所用技术、运行平台及产品状况。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JiaweiHan, Micheline Kamber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武森,高学东译,()巴斯蒂安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3.《数据仓库》,InmonW.H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数据挖掘– 概念与技术》,JiaweiHan & Micheline Kamber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5.《数据挖掘(第二版)》,朱明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6.《数据仓库技术与联机分析处理》,王珊等著,科学出版社,1999

预修课程:数据库原理;人工智能;程序设计基础


课程编号:14_080106 课程名称:网络高级程序设计

总学 时:36 学 分:2

开设单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开课学期:I

教学要求:本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按照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脚本语言和动态网页的发展及现状、特点和开发环境;掌握WEB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熟悉主要的Web开发工具,具有较强的实战技能。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在校期间和毕业后能够直接上手从事相关研究,程序难度应达到专业级水平,超过网上大多数网站的水平。

教学内容:本课程基于HTML→JavaScript→Java→JSP→XML→J2EE系列中选择适应总课时量、市场需求和专业方向的需要,其内容主要包括Java的基本语法、面向对象设计的概念、AppletServletJavaBeanJSP开发环境的搭建、JSP网页与表单、ServletJ2EE架构、StrutsJSFEJB等,另外还包括XML基本用法、命名空间、基本应用、CSS样式表、XSL样式表、XML链接、XMLDOMXML与数据交换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杨谊, 喻德旷著,JSP网络程序设计与案例开发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乔普拉等著,朱涛江等译,JSP高级程序设计——图灵程序设计丛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孙鑫著,Servlet/JSP深入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依维恩等著,王春楠,刘永金译,XML高级编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课程编号:14_080109 课程名称:高级数据库系统

总学时:36 学 分:2

开设单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掌握多媒体数据库中的概念、数据库设计方法,多媒体数据库的结构与特点,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多媒体索引与检索的使用;理解关系数据库特点,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特点,文本、音频、图像和视频查询的方法,多媒体类型、多媒体压缩、索引、检索等概念;了解多媒体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动向,多媒体数据库的融合,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的高维特征的索引和检索技术等。

教学内容:该课程主要分为面向对象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第一部分讲述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国际标准,设计原理,实现技术,应用以及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第二部分讲述了多媒体数据库所用的基本原理、方法、重要的算法介绍及部分系统的实际实现技巧。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马修军著,多媒体数据库与内容检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李逸波著,多媒体数据库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预修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离散数学、数据库系统概论、多媒体技术


课程编号:14_080116 课程名称:计算机视觉

时:36 2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本课程是计算机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课程旨在全面介绍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使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视觉基本理论、实验装置和图像处理程序,理解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具备在计算机上利用图像处理工具进行相关操作的实际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视觉基本理论、图像与视觉系统、图像分析基础和变换、图像分割和识别、计算机视觉的高层感知。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Milan Sonka()等编著,艾海舟等译,图像处理、分析与机器视觉(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帕科尔编著,景丽译,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算法及应用(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章毓晋编著,图像工程(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预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9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