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2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晨熹应邀于新554楼 107教室为社会学院2025级新生带来题为“何谓社会学”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副院长陈妍娇主持,2025级全体新生参加,共同探寻社会工作的学科魅力与职业价值。
讲座中,黄晨熹首先从理论、伦理、技巧三维度,系统阐释社会工作的核心内涵。他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深入剖析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特征,厘清大众对该专业的常见误解,并围绕“是否适合从事社会工作”这一关切,从职业适配性角度给出专业建议。
随后谈及就业前景,黄晨熹指出社会工作是“朝阳学科”,虽存在“有阵地,无领地”的发展现状,但契合大学教育培养复合型、关怀型人才的精神,未来在社会服务、公共政策等领域潜力巨大。针对新时代背景,他解读了社会工作的新重点,介绍了社会工作部的职能与意义,还就“社工会被AI替代吗?”这一前沿话题展开探讨,强调社会工作中人文关怀、情感联结的不可替代性,为在场师生拨开学科发展迷雾。
最后,在交流互动环节中,黄晨熹细致解答同学们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疑惑,与在场同学展开深入交流,现场氛围热烈。不少新生表示,这场互动不仅解开了专业困惑,更激发了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探索兴趣。
此次讲座内容翔实、视角多元,既夯实了师生的理论基础,又拓宽了学科视野,对推动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助力学子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学院 冯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