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Guido Abbattista教授应邀来院讲学

时间:2025-10-13浏览:70


20251010日下午,意大利迪里雅斯特大学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Trieste圭多・阿巴蒂斯塔(Guido Abbattista)教授应邀莅临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学。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守谦主持,世界史系教师、部分研究生及本科生现场参与交流,共同探讨近代西方对中国的视觉认知与文化互动。

圭多教授兼任欧洲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学院、南京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全球史、数字历史和历史研究方法论研究,近代欧洲扩张史、文化史及史学方法论等领域著述颇丰作为国际史学杂志Storia della Storiografia编审国际史学史与史学理论委员会(ICHTH成员、国际文化史学会(ISCH)成员。活跃于欧洲扩张与全球互动论坛等学术组织。他同时也是"全球航海路线"数字历史地理数据库项目负责人,承担“全球导航历史地理数据库(15-20世纪)”的建设工作。

本次讲座的主题为西方插图中的中国制度、经济和社会(约1700-1840年)Visual Representations of China.Institutions, Society, and Nature in Western Illustrated Literature (c. 1700-1840)讲座期间,阿巴蒂斯塔教授聚焦17001840年间西方插图文献,梳理了这一时期西方对中国形象的视觉建构过程。他指出,早期西方对中国的插图呈现多由耶稣会士主导,带有理想化色彩,如1697Bouvet《中国现状图册》对清廷礼制与帝王形象的刻画;18世纪后,随着中西交流增多,插图主题逐渐拓展至农业生产、手工业场景劳动大众等社会经济领域;19世纪初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后,普通民众生活、司法场景等内容进一步进入西方视野,反映出西方对中国的认知从“文化仰慕”向“现实审视”的转变。圭多教授还简要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对2304幅相关插图的整理成果,强调这些插图虽受创作意图与传播语境影响,却仍是还原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

巴蒂斯塔教授聚焦17001840年间西方插图文献,梳理了这一时期西方对中国形象的视觉建构过程。他指出,早期西方对中国的插图呈现多由耶稣会士主导,带有理想化色彩,如1697Bouvet《中国现状图册》对清廷礼制与帝王形象的刻画;18世纪后,随着中西交流增多,插图主题逐渐拓展至农业生产、手工业场景劳动大众等社会经济领域;19世纪初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后,普通民众生活、司法场景等内容进一步进入西方视野,反映出西方对中国的认知从“文化仰慕”向“现实审视”的转变。教授还简要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对2304幅相关插图的整理成果,强调这些插图虽受创作意图与传播语境影响,却仍是还原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

讲座尾声,现场师生围绕“西方插图中的中国形象偏差原因”“耶稣会士的文化中介作用”等问题与教授深入交流,互动热烈。此次讲座为师生理解近代中西认知互动提供了新视角,对相关领域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历史文化学院  尚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