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绿动青春”生态环境保护实践调研团争做“河小青”筑梦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25-07-10    浏览次数:10







响应团中央“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号召,投身“河小青”生态环保志愿行动,我院“绿动青春”生态环境保护实践调研团于202578日,走进洛阳市嵩县伊河沿岸,开展了一场生动的巡河护河净滩实践。这不仅是团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常规项目,更是一堂行走在母亲河支流边的沉浸式生态环保课。

伊河作为黄河的重要支流,是嵩县赖以维系的生态廊道与生命线,其水质优劣直接关乎沿岸民生福祉与区域生态安全。清晨的伊河岸边,一群身着统一标识的“绿马甲”格外醒目——他们正是环境学院的“绿动青春”志愿者。抵达现场后,团队迅速进入状态。带队教师岳云鹏与学生们首先沿河岸进行了细致勘察。塑料瓶随波逐流,食品包装袋散落草丛,废纸片缠绕石缝……这些刺眼的生活垃圾不仅破坏了河岸景致,更威胁着水生态健康。

 “行动!”随着一声令下,队员们手持垃圾夹、编织袋等工具,化身“河岸清道夫”,迅速投入战斗。烈日下,他们俯身于河滩草丛间,汗水浸湿了衣背;乱石堆中,他们仔细搜寻夹取,不放过一个烟头、一片碎屑;浅水处,他们小心翼翼涉入,打捞漂浮的杂物。弯腰、捡拾、装袋……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都在为伊河的清澈增添一份力量。“看着原本散落垃圾的河岸一点点恢复整洁,那种成就感无可比拟。”环境科学专业大三学生李雪莲感慨道,“课堂上学的知识在这里变得无比鲜活,守护水资源,真的刻不容缓。”

作为连续五年带队深入基层开展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岳云鹏对此深有感触:“每一次弯腰捡拾垃圾,每一次俯身记录水温、pH值等水质数据,都像是一次无声的叩问和坚定的回答。它让我更深切地认识到,守护河湖生态绝非一日之功或一人之责,环保教育的意义正在于此——唤醒。”他强调,志愿者的行动是示范,但更深远的力量在于点燃社会大众心中的环保火种。“每一个弯腰的善行,每一次绿色的召唤,都在播撒希望的种子。我们坚信,微光汇聚,终成星河,点滴行动必将带来改变!”

经过一上午的辛勤劳作,实践团清理出数袋各类垃圾,伊河岸线焕然一新。然而,活动的意义远不止于净滩本身。它是以青春之躯丈量绿色责任,是用专业所学回应时代关切,更是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书本引向田野河川的生动实践。未来,“绿动青春”团队将进一步扩大活动覆盖范围,并探索结合环境监测、生态修复技术等专业知识,创新实践形式,让青春的绿色脚步走得更远,让守护的力量影响更深、更广

(环境学院 岳云鹏 赵子龙/文)



北京大学环境与科学工程学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