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应我院邀请,郑州大学蓝宇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均相催化中的电性调控机制”的学术报告,报告在东区实训楼西501报告厅进行。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报告。报告由谢明胜教授主持。
如何提高反应活性、选择性、原子经济性,使反应在温和、绿色条件下进行成为合成化学家的目标和挑战。蓝宇教授在报告中提出其团队针对“如何通过调控电性,构建新型转化机制、设计新型催化体系”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发现了亲电锌试剂与镍发生Z-类型配位进行电性调控,从而诱导sp3杂化碳碳还原消除的新反应机制。还提出伴随金属诱导亲电试剂活化新机制,为双金属协同催化提供新思路。并根据质子转移对亲电试剂接受电子能力的影响,提出了中继质子协同电子转移(Relayed-PCET)反应机制。揭示了在无光催化剂、无强还原剂、无活泼化学键条件下从闭壳层反应物通过电子转移原位生成双自由基的反应机制和内在驱动力,丰富了大家的自由基化学认知。
报告后在场师生积极提问,与蓝宇教授进行了积极讨论和交流,学院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报告人简介:
蓝宇,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特种功能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入选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特聘教授;入选第六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长期从事理论计算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工作,以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Nat. Chem.、Nat. Synth.、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Chem、CCS Chem.等。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专著3部,并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资助10余项。获2018年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新人奖(2015)/青年奖(2023)等。任中国化学会磷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化学化工学院 王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