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北京大学卢朓教授做客数学与统计学院“牧野格致”讲堂

发布时间: 2025-09-25     浏览次数:10

 

2025年9月24日上午,应数学与统计学院邀请,北京大学卢朓教授在数学南楼503室作了题为“北太天元新进展:科技自立自强,续写自主可控新篇章”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报告。报告会由裴永刚主持。

报告中,卢朓教授首先从我国在科学计算领域长期依赖国外商业软件的“卡脖子”困境切入,深刻阐述了发展国产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的重大战略意义。他指出,基础软件是科技创新的“根技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随后,卢教授系统介绍了国产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北太天元的研发历程与最新进展。他详细讲解了北太天元在核心算法设计、计算性能优化、语言兼容性以及生态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卢教授强调,北太天元不仅填补了国产通用科学计算软件的技术空白,更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智能制造、金融工程等多个关键领域,为超过300所高校和100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安全、可靠、高效的国产化替代方案。

在展示北太天元开发者社区蓬勃发展的生态图景后,卢教授动情地分享了研发团队攻坚克难的奋斗故事。他鼓励在场师生:“真正的科技自立自强,源于对国家需求的深刻理解与主动担当。希望青年学子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不仅要掌握先进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更要胸怀‘国之大者’,积极投身到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科技事业中去,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续写中国软件自主可控的新篇章。”

卢朓教授的报告立意高远、内容翔实,既有深厚的技术底蕴,又饱含强烈的家国情怀。报告结束后,师生们就北太天元在具体科研场景中的应用、未来发展方向以及青年人才如何参与国产基础软件建设等问题踊跃提问,卢教授一一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本次报告不仅让师生们深入了解了我国在基础软件领域的重大突破,更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投身国家科技事业的使命感,为学院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技报国思政课。

专家简介: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核心科学研究团队成员,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基础软件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太振寰(重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创始人之一,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北太天元科学计算通用软件,该软件获得CSIAM应用数学落地成果认证,入选科创中国榜单(先导技术),入选工信部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入选2025年度北京市首批专利转化运用十大优秀案例。1999年于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4年于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电磁场和电磁波、量子力学和半导体载流子输运等相关的建模、算法和模拟。2003年获中国计算数学学会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2023年获得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奖教金。迄今已发表四十余篇学术论文,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授权。主持及参与多项科研项目。

(数学与统计学院 崔鲁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