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发布时间:2012-07-17浏览次数:108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记“红色足迹寻访”志愿服务队实践活动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会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经历过就不会知道其中的酸楚;有一种酸楚你没有经历过就不会知道其中的幸福;有一种幸福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青山有幸埋忠骨,学子无畏寻英魂

卢氏县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区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从学校所在地新乡出发,本来5个小时车程,因为大雨的热烈欢迎,经过9个小时的跋涉实践队才抵达目的地。坐在车厢,向外望去,卢氏县被青山环抱,群山连绵不绝,山的外面隐约还是山,淡如水墨。山顶有雾薄如轻纱,徘徊其间。遥想当年红军长征,远没有此刻我们坐在火车上的悠闲恬然。跋山涉水,在寒冬腊月,穿着一双破旧的草鞋,踏遍眼前的山河,经受自然考验的同时还要躲避国民党围追堵截。

因为红25军在红军小学休整的历史现存文献极少,实践队不畏路途遥远,行程艰苦,赴红军小学重现这段历史,并将收集资料整理成文字和图片。实践队来到红军小学,重访纪念馆。在一样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里感受当时红25军的革命精神。

看似简单的任务,只有真正实践了才知道苦乐。尽管红军小学是革命遗址,但是由于地处深山,交通极其不方便,平时很少有人造访。实践队到达时大门紧锁,队员们不轻言放弃,辗转询问很多人,最终找到钥匙,进入纪念馆内参观。这一经历给队员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没有红25军每一次驰骋沙场让人惊心动魄,但使队员们深深地感受到: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都不轻言放弃,再试一次,事情也许就会出现转机。

队员们还参观了卢氏县委大院。县委的办公用房全是破旧而又落伍的红色土坯房。虽经过多次修缮,但办公条件依然非常简陋。卢氏县委坚持“有钢使到刀刃上,先为群众解难题”,将有限的财力用在改善民生上。50多年如一日,守住清贫,耐住艰苦,坚持在土坯房中办公。置身于县委大院里,“土坯房办公精神”感染着在场每一个人,尽管在物质条件相对优越的今天,我们依然应该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

奉献小草的一丝绿色,散发星星的一束光芒

到卢氏,除了参观学习,寻访红色足迹。实践队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实践与服务当地农民相结合。走进新农村社区,抛洒青春热血。

队员们在社区内建立义务辅导班,以游戏贯穿课堂,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此外,队员们走街串户,询问是否有需要修理的电器。共帮助村民义务修理收音机、电扇、电灯、电脑等家用电器一百余件。帮助家乡村委会成员学会使用电脑为百姓谋福利,提高工作效率,并帮助村民学会利用网络随时解答农业问题,寻求致富之路。

受到时间、条件、人数、能力所限,队员们不能够为村民们修理更多的家电、不能帮助孩子们大幅地提高成绩。但一看到孩子和村民们眼里对科技知识的渴望,队员们即使是一颗小草,也希望奉献一丝绿色;即使是一颗星星,也希望照亮一片天空。他们的需要就是队员们服务的不竭源泉。

科技改变未来,创新描绘明天

社会调研也是实践队又一项重要任务,队员们前往博康卢氏鸡发展有限公司和豫西大峡谷所在官道口镇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数据,与当地人亲切交流,使用“挑战杯”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对存在问题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并为当地经济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两处的实践调查,让队员意识到: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生产力,而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有结合当地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不断创新,才能有效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理工科院系的学生更应该正确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扎实学好专业知识,为以后回报社会奠下坚实的基础。

匆匆而来,依依惜别

卢氏是国家级贫困县,最近几年县城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水平在全国县城排名中逐年上升。从卢氏人的热情好客,人与人间的和睦友好,清晨老人们唱戏拉琴,员工们排练节目,就能看出他们的幸福,他们的自信,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白驹过隙,两周的实践转瞬即逝。两周前,冒着大雨,有些狼狈的来到卢氏县,心里还暗暗抱怨县城的破旧。每天在县城和乡镇里来回奔波,过的紧张而又充实。每天带着简单而快乐的心情,完成一项项实践活动。真的要说离别时,没想到会如此艰难。这里熟悉的点点滴滴,已经深深的印在队员们的脑海里。真心的祝福卢氏县在卢氏人的共同努力下能发展地越来越好。

            (宋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