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谢跃红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

发布时间:2024-09-13浏览次数:87



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华中师范大学谢跃红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9月11日上午,在物理南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报告题目是“宇宙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的奥秘”,报告由物理学院孙俊峰教授主持。

在报告中,谢跃红教授首先从<<天使与魔鬼>>和<<流浪地球>>两部电影中,威力无比的反物质武器作为导入,由浅入深生动地介绍了物质与反物质,宇宙正反物质不对称。随后从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实验中证实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和电荷共轭破坏,一步步带大家了解CP对称性破坏的发现。然后介绍了标准模型CP破坏机制的建立,由两代夸克理论到三代夸克发展的历程,以及应运而生的B工厂对CP破坏测量,特别是欧洲核子中心LHCb实验上的高精度CP破坏研究。最后指出从1928年狄拉克提出反物质,到目前理论和实验对正反物质研究将近百年,仍然有许多谜题,宇宙正反物质不对称问题尚未得到理解,新理论和新发现值得我们探索寻找。在整场报告中,师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各种问题,谢跃红教授耐心细致与之交流讨论,在场师生受益颇多。

专家简介:

谢跃红,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专项项目负责人,“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LHCb和BESIII国际合作成员。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在意大利核物理研究所Frascati国家实验室、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英国爱丁堡大学从事研究。长期从事粒子物理实验,主要研究重味强子的CP破坏,是LHCb实验上介子系统CP破坏研究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代表性成果包括:解决了介子混合相位角测量中长期存在的双重解难题并取得了相位角的世界最精确测量结果;首次测量了衰变的CP破坏;提出了过程光子极化的测量方法;首次测量了双粲重子的寿命;开发了sFit统计分析方法,在LHCb实验数据分析中被广泛采用。

(物理学院 王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