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东北大学张亚男教授应邀在物理南楼217报告厅为物理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光线化学传感技术”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光纤化学传感技术以光纤为传导媒介,以光场为感知载体,将待测化学物质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变化,具有低损耗、防腐蚀、本质安全、轻小柔韧等独特优势,但也面临灵敏度低、可靠度差的难题。为了让传感器“测到、测全、测准”,张亚男教授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出发,从基础理论的角度解决难题,提升光纤传感器的关键性能。团队提出高阶光波模式与等离激元模场耦合增强表面电场的新理论,为解决痕量物质测不到的难题提供理论保证;发现了光纤内色散转折点调控灵敏度的新现象,提出多模态光谱信号匹配拓展测量范围的新方法,从本质上解决了传感器高灵敏度与大测量范围之间的固有矛盾,为解决传感器测不全的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偏振态修正与特殊量子探测态输入的光纤等离激元传感新理论,突破了传统量子态散粒噪声极限,奠定了高信噪比传感器的理论基础。
报告结束后,张亚男认真细致地回应了学院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并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专家介绍
张亚男,东北大学长聘教授,国家优青、辽宁省杰青、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沈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IEEE传感器协会哈尔滨分会主席,IEEE高级会员,主要从事光纤生化传感与光电检测方面的研究工作。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学术成果一等奖、全球光电大会“青年科学家”奖等。
(物理学院 马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