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号上午,大连理工大学于长水教授应邀为物理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开放系统的量子速度极限”的学术报告和研究生招生宣讲,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包括学术报告和招生宣讲两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中,于长水教授介绍了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中量子速度极限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于长水教授团队提出了新的量子态距离并以此建立两种紧的且可达的量子速度极限时间;同时,也介绍了基于相干性和量子资源的产生和蜕变的量子速度极限,通过退相和耗散的两个物理模型对界限的可达性进行了展示。最后,于长水教授对本次报告进行总结。报告结束后,于长水教授认真细致地回应了学院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并与师生们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在第二个环节中,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党委书记于长水分别从育人环境、学府底蕴、专业方向、就业情况、招生情况等等方面向我院师生开展了招生宣讲,鼓励同学们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十分欢迎我院同学报考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宣讲结束后,于书记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同学们受益颇多。
通过此次活动,一方面,进一步增强了我院师生对量子速度极限的理解,开拓了师生的科研学术视野,为进一步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对考研院校和具体政策的了解,为同学们在考研院校选择和研究方向的报考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专家简介:
于长水,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学院党委书记。2007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2009年博士论文《多体量子态的可分性与纠缠度量》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入选第5批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首批大连理工大学星海学者(优青)。参与科研项目《量子信息应用的物理基础研究》及《量子开放系统理论及其研究》分别获辽宁省自然科学技术三等奖和吉林省自然科学技术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在研2项。一直从事量子纠缠、量子关联、量子相干性等量子资源理论以及量子不确定关系、量子速度极限等量子力学 基本问题的理论研究。 最近主要研究开放量子体系、量子热力学器件等相关问题。在 Phys. Rev. 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140余篇,目前任Entropy编委。
(物理学院 刘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