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郑州大学物理学院李顺方教授在物理南楼报告厅以“Highly enhanced room-temperature single-atom catalysis of two-dimensional organic-inorganic multiferroics Cr(half-fluoropyrazine)2 for CO oxidation”为题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李顺方教授首先介绍了室温催化剂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接着介绍了单原子催化剂的优点及潜在应用前景。随后,李老师介绍了他们在催化CO氧化单原子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他们研究发现二维多铁性Cr(half-fluoropyrazine)2 [Cr(h-fpyz)2]比其单铁性衍生物Cr(pyz)2的反应速率高出六个数量级,并分析了相关机制。相关研究结果为构建基于二维多铁材料的高效单原子催化剂平台开辟了新路径,其中自旋、极性等多自由度协同机制将发挥关键作用。
报告结束后,李顺方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讨论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报告人简介:
李顺方,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材料学会计算材料分会委员,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微电子学院)副院长,负责学院学科建设和对外交流。1995年9月至1999年7月,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1999年7月至2004年7月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7月到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微电子学院)工作至今。其中,2006年3月至2006年6月到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习、2007年6月至2008年9月到英国伦敦大学大学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到美国田纳西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2008年获批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09年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2年晋升教授、2018年3月至今上岗郑州大学学科特聘教授、2018年度河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21年获批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2023年获批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批2024年度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支持。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1、低维材料生长机制、电子结构、物性和应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2、高效、经济、功能型纳米催化剂设计;3、纳米尺度下的摩擦学。2013年获得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杰出青年基金支持;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河南省区域创新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在研郑州市创新创业团队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包括Nature Commun.、Phys. Rev. Lett.、Nano Lett.、PNAS, Phys. Rev. B、J. Am. Chem. Soc.、Adv. Funct. Mater.、ACS Catal.、Adv. Sci.、等国际主流杂志上发表SCI论文90多篇。2015年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贰等奖1项(排名第三);2021年获批河南省自然科学奖贰等奖1项(排名第一);2022年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排名第二)。
(物理学院 张帅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