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研究院姜山研究员应邀来我校讲学

发布时间:2025-10-10浏览次数:10



9月21日上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启先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姜山研究员应邀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从质荷比谱到核素谱——超强电离质谱仪的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传统质谱仪百年来只能测“质荷比(M/q)”,同量异位素、分子离子等干扰让定量极限止步于10⁻¹⁵;其团队提出的“超强电离≥3电荷态”新思路,把离子源换成电子回旋共振(ECR)等离子体,再辅以“粒子鉴别探测器”和“多同位素同时测量”两大核心技术,首次实现“真正质量谱”直读,灵敏度一举提升2~4个数量级,最低可检100个原子,精度优于0.01%,制样时间由20小时缩短至1小时。

报告中,姜山研究员展示了0.5 MV ECR-AMS与常规AMS的对比数据:丰度灵敏度10-16–10-17、占地缩小一半、无需剥离器与反应池,并已获美、日、德等国6项发明专利。团队正牵头研制系列化装置:350 kV 地学ECR-AMS、200 kV 药代动力学专用机、便携式核应急碘-129核查仪等,预计5年内形成千亿级产业链。“科学仪器是科技强国的‘芯片’”,姜山在结语中引用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仪器国产化攻坚战”的指示,呼吁在场青年学子投身高端仪器研发,“换道超车,才能拥有未来”。

报告结束后,姜山教授认真细致地回应了学院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并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专家简介:   

姜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启先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从事质谱仪研发40年。主持完成我国首台HI-13串列AMS装置,现牵头“超强电离质谱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第一发明人获国际发明专利6项、国内专利30余项,2022年荣获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优胜奖。兼任中国质谱学会常务理事、国际AMS会议顾问委员。

(物理学院 乔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