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河南省濮阳黄河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Puyang Field Scientif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for Yellow River Wetland Ecosystem, Henan Province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贺超英研究员应邀来到河南省濮阳黄河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站讲学

发布时间:时间:2024-06-25    浏览次数: 1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贺超英研究员应邀来河南省濮阳黄河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站讲学

2024625日,应河南省濮阳黄河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站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贺超英研究员莅临生态站,作题为“果实进化发育遗传与适应性进化研究——思考与实践”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生态站副站长于飞主持。

 

在报告中,贺超英研究员分享了团队近几年在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详细介绍了茄科酸浆属宿存花萼在受精后随浆果发育迅速膨大,形成“中国灯笼”这一创新形态的起源模型。并在分子水平解释了酸浆属植物果实性状、起源、以及驯化的自然变异遗传机制。报告会后,与会师生围绕“果实起源即心皮起源”、进化发育多样性等问题同贺超英研究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此次学术报告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植物果实创新结构起源的分子基础,也更深刻理解了物种形成和生物多样性的进化机制等科学问题。

专家简介:贺超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分类与系统进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JSEJIPB编委。主持承担国家基金委重点、创新研究群体、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农业农村部科技创新2030等项目或任务近20项。主要从事功能进化发育、遗传和适应性进化等方面研究工作,聚焦心皮、果实及形态创新结构的起源、形态多样性进化和可塑性的遗传基础、作物高产分子模块解析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基础前沿交叉研究和创新探索工作。在Nat CommunPlant CellPNASNew PhytolPlant JPlant Physiol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

河南省濮阳黄河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站 王磊 张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