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应邀莅临我室,作了题为“弯曲的稠环芳烃:从分子到材料”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在实训楼501报告厅举行,由平原实验室朱博副主任主持。平原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师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碳纳米材料的性质由其结构决定,而如何精准地合成结构一致的碳纳米材料是重要的科学问题。合成单一手性的碳纳米管是尚未解决的难题,以碳施瓦茨体为代表的具有负曲率的三维碳纳米材料还基本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针对上述问题,报告人以有机合成为工具针对具有负曲率的稠环芳烃和碳纳米环带展开了创新性研究。报告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这两类稠环芳烃的合成与性质。有机半导体材料在柔软、廉价、可穿戴的电子设备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一大优势是可以通过有机合成来裁剪半导体分子从而赋予其不同的功能。报告的第二部分所介绍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以二重螺烯的扭曲共轭骨架为基础,它们在晶体中呈现出独特的分子堆积方式,其自由基阳离子又具有罕见的稳定性,利用这些特性,成功制备了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化学和生物传感器以及非易失性光电存储器。
师生们纷纷表示,此次报告不仅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更为他们的科研之路提供了新的灵感和方向。
报告人简介:孙哲,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2018),获得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2019)及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22)资助,担任《中国化学》青年编委。2009年于四川大学获化学学士学位,2014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有机材料博士学位,2014-2015于日本东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2016年任职日本东北大学材料科学高等研究所助理教授,2016-2018年任职东京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2018年加入天津大学开展独立工作。研究领域为基于有机共轭材料的合成化学、材料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成果在Science, Nat. Synth., JACS, Angew, Adv.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