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晔(2010)

发布时间: 2010-10-29      访问次数: 1509

个人简介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8.3

  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道德教育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研究工作介绍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和道德教育。多年来曾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3项。曾获各种科研奖励10项,其中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撰写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5部。

  近年来,围绕道德教育开展研究,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注重德育理论深层次问题研究,结合我国德育建设的新形势,追寻我国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开辟道德教育研究的新领域,着重从学校伦理、责任生成和教师德性等方面对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德育工作的新对策与新建议。同时,还着重研究学校德育与校园文化的本质联系及其体系建构,探索学校德育内容、方法、途径、手段的文化载体以及相应文化表现形式的学校德育功能,研究学校师生在德育实践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与互动性问题,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其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有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第二,有助于拓展德育研究新领域、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第三,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第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格教师。第五,为有关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代表作

学术论文:

  1、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教育学》全文转载,2000年第6期;

  2、高校人文教育的理念与路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3、.现时代人类的价值取向与国民理想人格重塑,《现代教育论丛》,2001年第2期。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教育学》全文转载,2001年第8期;

  4、网络教育中的知情整合,《教育评论》,2001年第4期;

  5、社会转型期学校德育生态性建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主办的《教育文摘周报》转载,2002年9月18日和2002年11月20日。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2002年第11期;

  6、校园欺负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小学德育》,2003年第1期;

  7、一个亟待关注的课题:生死教育,《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第2期;

  8、隐喻语言的教育学意义,《教育评论》,2003年第1期。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教育学》全文转载,2003年第6期。

  9、学会关心与责任生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3期

  10、生产性知识力及其教育实现,《现代教育论丛》,2003年第2期;

  11、追问全球化和本土化中的我国的教育,《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主办的《教育文摘周报》转载,2003年9月17日;

  12、责任生成的道德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13、中西方文化的生死观及其教育启示,《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3-4期;

  14、隐喻语言:一个被忽视的教育范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2004年第1期。

  15、校园伦理论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4期。

 

著作:

  《当代中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

 

近期研究成果(20042008

学术论文:

  1、教师德性的理性思考,教育研究,2005.8

  2、和谐校园的伦理学思考,教育研究,2007年第9期

  3、校园伦理与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第2期

  4、教育关怀:现代教育的道德向度,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0期

  5、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校园伦理审视,上海教育,核心期刊,2007年第14期

  6、追寻人文理想的校园伦理,河南师大学报,2004.4

  7、教育共同体责任:校园伦理的目标定位,河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6.1

  8、和谐社会城市品质和道德文化建设,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9、校园伦理:道德教育研究的新视域,内蒙师大学报(教科版),2004.12

  10、直面校园暴力,思想理论教育,2005.1

  11、生命、死亡、教育,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5月下

  12、精神暴力:一种隐形的虐待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2月下

 

研究课题:

  1、未成年人亚道德文化生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7年。

  2、以人格健全为宗旨的学校文化研究,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2007年。

  3、全面提高河南国民素养与塑造新一代河南人新形象研究,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06年。

  4、学校道德教育的道德性研究,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基金,2006年。

  5、制度化情景中的学校道德生活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5年。

  6、现代性背景下学校道德生活的制度化研究,河南省教育厅“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05年。

  7、校园伦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河南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项目,2005年。

  8、未成年人亚道德文化生活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国家项目培育基金,2005年。

  9、校园伦理智慧性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4年。

著作:

  《校园伦理智慧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奖励:

  1、《校园伦理智慧论》,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年

  2、教师德性的理性思考,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一等奖,2006年

  3、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2004年。

  4、首届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教育厅,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