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作品

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

发布时间:2017-05-09 19:19 浏览次数:1612

 

经历了三个小时的车程,在暮霭夕阳中,我们裹着冷冷的空气走进这陌生又熟悉的校园。作为省实验二中的一员,跟随学校领导参加5月初的招教工作,我第一次走进了这里——河南省实验学校林州校区。放眼望去,广场、建筑、花圃,处处透着新奇;然而步入教学楼,熟悉的感觉却扑面而来。

省实验二中的办学宗旨——“让每个孩子阳光灿烂,培养有民族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鲜明突出地悬挂在教学楼大厅的墙壁上;几乎所有的廊柱上,都展示着一幅幅出自学生之手、生动活泼的线条画;推开教室门,所有的桌椅相对排列,学生面对面来坐,教师可以自由地在每一个座位旁穿梭;空调后,几株盆栽,一排名著,整洁雅致的图书角让人流连驻足;教室门口张贴的“经典品读”“古苑漫步”“散文之家”等“课程超市”的提示牌,命名雅致,墨香缭绕;还有师生们共同绘制的学科“知识树”,“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等学生自制的走廊提示牌……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恍惚忘记了时空,以为身处郑州的校园。

是谁?将省实验二中的一切搬到了这里;是谁?让我校多年的改革实践成果在这里一一彰显?

2004年在全省率先取消了早晚自习和双休日、节假日补课,我校在李涵校长的带领下一年一个台阶,不断进行着有效教学的探索。近几年,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等媒体多次以整版报道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也纷纷来校交流。中国教育报主编时小玲在报道中这样写道:“因为采访班级组改革,记者来到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而当真正走进这里,记者发现,学校每一项改革几乎都是伤筋动骨式的、不断逼近教育内核和顺应学生发展天性的教育规律探索过程。”

为进一步发挥省属实验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放大和输出,我校不断派出骨干教师前往各地。从郑州东区到西郊,从新郑到林州,从贵州的山村中学,到新疆的兵团学校,处处留下我校教师上课、评课、培训的身影。时至今日,我校已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在这些地方奋斗过。前面提到的林州校区,正是应林州市人民政府对市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承诺而建,而我校一批批骨干教师犹如远征军背负行囊前赴后继,将省实验二中这张响亮的教育名片,如阳光般地直接播撒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然而,这些远征军的将士们,注定要牺牲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奉献更多的假期和亲情:从整合课程资源到开发特色课程;从制定学科学习“毕业标准”,到给学生成长“开药方”;从实行班级组改革,到开设课程超市;从制作教学切片,到建设6个“1+1”素质教育培养体系……他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将实验二中的教育成果原汁原味地带入各地,为这些校区的孩子打上了省实验二中的教育烙印。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学生。他们,把关怀和爱给了学校的学生,却把等待和思念留给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去林州的路上,担任林州校区学生处主任的李德江老师接到女儿的电话,当得知刚回郑州的爸爸又要迅速折回林州时,女儿一声长叹,轻轻地说:“那您路上慢点,抽空要回来吃饭啊。”林州校区执行校长于宏伟,肩负着带领教师团队、将林州校区建设成另一个省实验二中的使命,两年来常驻林州。听说,每当于校长要返回林州时,他十岁的儿子次次抱着爸爸不愿撒手。于校长说:“咱们实验二中向来关注孩子的终身发展,林州校区又多是寄宿制学生,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不仅要学知识,还要学做人、学做事。这些都渗透在每天的吃、穿、住、用、学里。身为校长,我必须和他们同学习同生活;只是,离自己的孩子远了。远有远的好,孩子跟我更亲了,就是每次离开时,孩子哭得我心酸啊!”

从上学期,我校开始了党员教师林州支教活动。本学期初,又有26名教师主动报名。不知有多少领导和老师因公舍私,全方位支持林州校区建设。李涵校长置女儿的重要考试不顾,王曦主任主动放弃去武汉和亲人团聚的机会,倪鹤英老师推掉市教研室约她前往开封做报告的邀请,刘艳老师放弃给父亲过70大寿的宝贵时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是,为了回报学校多年来的培养,为了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辐射,为了办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将师德演绎成了一串串真实而动人的故事。

在教育的蓝天下,在中原大地上,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你们,是我们,更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