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个明媚的春日,我骑车到河南省图书馆去看书,在《中牟教育志》姚家乡城建制小学校长一览表上翻到了爷爷的名字,上面清晰地记录着春岗小学校长朱士民(任职年限1980年——1984年),杨庄小学校长朱士民(任职年限1987年——1990年)。我甚是惊喜,赶紧抓拍几张照片,趁假期带回家让爷爷看看。
门口闲坐的白胡子老头儿不禁“短了脖儿”。这位白头翁,是我的爷爷。他有一个简单朴素却寓意深刻的名字——朱士民,他自己对名字的解读是人民的儿子,我们晚辈深以为然。爷爷出生于1928年的冬天,自小生活在中牟县姚家乡杨庄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作为独苗的他,1944年从中师毕业后选择加入教师的队伍,曾任教于中牟县的各大乡镇中学、小学。期间先后共担任8所学校的校长,60岁退休后又义务返校执教数十年,一辈子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如今已96岁高龄,眼睛不花,耳朵不聋,每天读书看报,心情不烦不燥。
清明的天空总会飘起雨滴,每一滴,都是未亡人的眼泪。
奶奶说爷爷有位挚友前两天去世了。
我把原本准备好用来“炫耀”的照片收了起来。
“爷爷,您知道谁的年纪跟您差不多吗?”我略带试探地向爷爷发出聊天的信号。
“不知道”。爷爷任凭手中的烟一点点燃着,并没有抬头。
“我给您个提示,他的名字,五个字,比您大7岁,但他依然充满了朝气与活力。”
爷爷侧了侧身子,清了清嗓子,抬头看着我,特别疑惑地问:“哪位”?
“哈哈,中国共产党!他今年103岁啦,仍然是个茁壮成长的孩子呢!”
爷爷被我逗乐了,开始打开话匣子,像小时候那样,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
“说起来中国共产党,那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真的是句句掏心窝。党带领着那个落后年代的我们,克服种种困难,一步步走到今天。我上学的时候咱们家里特别困难,白天要去河边放羊、给猪割草,晚上还要趁着月光摘棉花,我的学习时间很短暂,但党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就会创造奇迹。”
“那你们那个年代在学校都学什么呀?”
“天文地理啥都学,还要学俄语呢。”
“爷爷,讲讲您当上老师以后的生活吧!”我忍不住打断他。
“当了老师以后,我发现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极度匮乏,所以我经常要带好几个年级的课,当然工资特别低,勉强能吃饱饭。”
“那您当了校长以后呢?地位、条件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别的不敢说,那赔本生意做得更彻底了,咱家的粮食都被你爷爷拿到学校给学生们吃了。”一旁94岁的奶奶立马插话道。
“那前几年你看见实习的学生,你还让人家来咱家吃了一星期的饭呢,现在你这老太婆的思想觉悟比那时候要高很多呀。”爷爷反驳道。
“现在不缺吃不缺喝,当年可是不一样啊,你在学校,我在家带着孩子们,白天去生产队干活,晚上还要做衣服、做鞋,咱家的工分总是最低。不过,你爷爷当校长可真是不容易。白天教课,晚上还要走几十里路回到家,拿上铁锨去翻地。一翻翻一夜,第二天天刚亮就又返回学校继续上课了。”奶奶的语气中又满是心疼。
这个我倒是略有耳闻。
当初,中牟县教育局派我爷爷去离家几十里地的黄店镇中学当校长,之前的好几任校长,都被当地村民的野蛮无理“打败”了。我爷爷去学校的第一天,就先去拜访了村长,结果就被围观的村民无情嘲笑了,他们戏谑说:“哎呀,还以为来了个啥校长呢?原来是一头大黑猪带着一群小猪仔啊。”因为爷爷姓朱,皮肤又晒得黝黑。谁知爷爷只是脸一红,不但不生气,还马上化腐朽为神奇,说到:“大珠小珠落玉盘,我们都是社会主义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后来在课余时间爷爷就带领老师们给当地村民干农活,每次下大雨还把学生一个个背过河,于是村民们自发地往学校送馍,送红薯,以示感谢。爷爷带领老师们在学校开垦荒地,洒上菜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同时在思想上又积极引导,拉着大伙一起奋发向前。
爷爷经常说校长就是带领大家全力奔跑的人,同时也是为大家搭台子、铺路子,站在路边加油鼓掌的人。
我拿出了照片,真为爷爷感到骄傲。爷爷却说:“你们才是我的小骄傲!”
小叔是爷爷的小骄傲。年少参军十几载,保家卫国展风采。站在复员转业的十字路口,是爷爷的一纸书信让他明确了就业方向,现在他作为某高校的教研科长,在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
表姐是爷爷的小骄傲。自小学习刻苦,巾帼不让须眉。作为爷爷唯一的外甥女,成为了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并嫁给了另外一位数学教师。
堂姐是爷爷的小骄傲。文理兼修有特长,传承理念当校长。三十年后接棒爷爷,当上杨庄小学的校长。
我和表妹应该也是爷爷的小骄傲。2014年的夏天我们俩非常荣幸地加入二七多彩教育的大家庭,经过十年的历练,如今都已成为二七区的骨干教师。她在幼儿园培育花朵,我在高中学校教书育人,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传承践行那精神抖擞的教育家精神。
做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是骄傲的;对待教育事业,我们是认真的。我们信仰教育,就意味着,教育在自己的生命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高于它的位置。还意味着,把自己整个的生命放在教育中去体悟,享受教育给自己带来的喜悦与感动,从而活出一份光来。爷爷就是最早带我们看见这束教育之光的人,这束光从爷爷的书房洒下来,照耀在后辈们的心房。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教育初心历久弥坚。不忘来时路,守住教育家灵魂;坚定来时心,践行教育家精神。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让我们一起奔跑吧,新时代的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