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守望乡村教育”公益支教服务团在新乡市原阳县桑寨村支教以来,志愿者们在支教过程中积极开展了推普系列活动,得到了当地学生和村民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为进一步推广普通话,规范学生的语言运用,7月14日,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守望乡村教育”公益支教服务团的志愿者设计了推广普通话之“21天养成计划”的课堂环节,着力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们的普通话水平。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王妍老师用小故事导入,鼓励小朋友们从故事中猜成语,他们聚精会神,反应迅速,成语“一箭双雕”的故事还没讲完,几个小朋友就已经猜到了成语,其中,禹鑫淼小朋友有模有样地示范了拉弓射箭的动作,引得大家笑声一片。


志愿者们结合专业特色,开设了植物认知课程,在志愿者的讲解下,小朋友对女贞、商陆、木槿、长春花等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间,只要看到不认识的植物,他们便都采集过来,询问志愿者这是什么植物、植物的名字怎样读、写出来。

此外,放学后,爱学习的小朋友们还会找志愿者一起读书,遇到较难的发音时,志愿者耐心地一遍一遍重复着,书声琅琅。看着小朋友认真的样子,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我们一定会发挥自身优势,争取在短短的支教时间里,让他们有更多的、更大的收获。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本次推普系列活动借暑期实践的机会,在乡村展开普及、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村民对讲好普通话的重视力度,营造出“人人都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消除大环境中的语言隔阂,促进乡村的推普脱贫攻坚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