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它既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便利,也与我们的安全息息相关。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用电导致火灾等安全事故死亡的人数超过10000人。由此可见,掌握必要的用电安全常识和电气火灾防范知识,是防止发生人身伤亡的关键。
一、电气火灾原因
1.线路短路
导线选择不当、安装不当、绝缘老化破损,导线截面选择过小、绝缘等级过低、导线间距不够、导线穿墙未使用磁管保护、年久失修等都可能造成线路短路,线路过热,造成绝缘损坏、燃烧,产生火灾。
2.接触不良
导线连接或接线柱压接不牢固,在连接处形成大的接触电阻,产生过热现象或者在接触处发生打火,造成绝缘燃烧,形成火灾事故。
3.电动机故障
电动机长期过负荷、相间短路、匝间短路、缺相运行、单相接地、扫膛等故障,都可能使电动机绕组过热,将绝缘烧焦。
4.电器使用不当
在生产、生活中使用放热电器不注意,用后忘记断电,时间长了会造成火灾。照明安装、选择不当或用电取暖等,也有可能引起火灾事故。
二、电气火灾防范
1.排除易燃易爆物质
防止易燃易爆物质泄漏,对存有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设备、容器加强密封;打扫环境卫生,保持良好通风,把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降到爆炸浓度以下。
2.排除电气着火源
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所有电气线路及有剧烈振动的设备接线,均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移动式电气设备应采用中间无接头的橡皮软线;根据危险场所的级别,合理选用电气设备类型。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尽量不用或少用携带式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安装时应严格密封,连接可靠,防止局部放电,防止局部过热;保持电气设备与危险物质的安全距离。为防止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火灾,各类开关、电热器、照明灯、电焊设备等均应尽量避开易燃物质;加强设备运行管理,防止设备过热、过载,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试验,防止机械损伤和绝缘破坏造成设备短路;合理应用保护装置。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应配备比较完善的保护、检测和报警装置。
3.防止和消除静电火花
选择适当的工艺条件和操作方法,控制静电的产生。采取防静电接地,通过接地装置将静电荷泄入大地。采用抗静电添加剂,抗静电添加剂是具有良好吸湿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化学药剂,在易起静电的材料中,加入极微量的抗静电添加剂,就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静电泄放能力,消除产生静电的危险。提高空气湿度。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加,绝缘体表面将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使其表面电阻大为降低,减少静电产生。
三、电气灭火方法
1.灭火前的电源处理
切断电源时不可慌张,不能盲目乱拉开关,应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操作时应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使用相应电压等级绝缘用具。切断电源的范围要选择适当,以防断电后影响灭火工作;夜间发生电气火灾时,切断电源应考虑临时照明问题。需要电力部门切断电源时,应迅速用电话联系并说明地点与起火情况。
2.带电灭火注意事项
带电灭火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不得已做法,带电灭火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应使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1211、干粉灭火器。这类灭火器的灭火剂不导电,可用来带电灭火;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剂有一定的导电性,不能用来带电灭火。
2)灭火器机嘴及人体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对带电体的最小允许距离:10kV为40cm,35kV为60cm。
3.特殊部位灭火方式
1)遇到变压器、油断路器、电容器等油箱破裂,火势很猛时,一定要立即切除电源并将绝缘油导入贮油坑。坑内的油火可采用干砂或泡沫灭火器灭火;地面的油火不准用水灭火,以防止油火漂浮水面而扩大。此外,还要防止燃烧着的油流入电缆沟内引起蔓延。
2)电动机着火时,为防止轴和轴承变形,应慢速转动并用喷雾水枪扑救,以使其均匀冷却。也可采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1211灭火器扑救。但不可使用干粉、干砂或泥土灭火,以免造成电机绝缘和轴承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