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关于举办第二十一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暨河南省第三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2-27   浏览次数:951

院内各位老师:

为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思想和理念、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深度融合,河南省举办第三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比赛范围和比赛项目

(一)参赛人员范围:

全院教职员工。

(二)比赛项目:

高等教育组:课件、精品开放课程、微课。

二、参赛作品制作要求及报送要求

所有参赛作品通过网络上传报送。参赛作品所附表格、视频作品文件格式等具体制作要求依据《指南》中所规定的范围、标准进行设计、制作。

1.课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教学设计,将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有效呈现的应用软件,目的是辅助教与学,并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可以是针对某几个知识点,也可以是一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内容,制作工具和呈现形式不限。移动终端课件作品应能在iPADAndroid PAD等移动教学设备上运行。

各类教学软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评价软件、仿真实验软件等均可报送。

1)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采用常用文件格式;作品大小不超过700MB

2)报送形式:通过大赛网站上传报送。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如相关字体、白板软件等。

2.精品开放课程: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

1)制作要求

①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选题不限,内容按专题呈现,每讲应不少于30分钟、不多于50分钟;视频制作推荐使用高清制式,视频压缩推荐采用H.264编码方式,码流率不低于256Kbps,封装格式推荐使用MP4,前期采用标清4:3拍摄时,分辨率请设定为 720×576,前期采用高清16:9拍摄时,分辨率请设定为 1024×576。作品大小不超过700M

②精品资源共享课: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通过网页呈现,内容应涵盖: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堂教学录像、实验指导、教材、参考文献、网络教学课件、习题等;参评作品应体现网络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等特性,帮助使用者进行自主探究、答疑讨论、协作学习等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并能够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与管理。同时应满足在因特网上实时运行的基本条件,如:安全、稳定和快捷等。

2)报送形式

①精品视频公开课:通过大赛网站上传报送。

②精品资源共享课:通过大赛网站报名并注明资源共享课网址、用户名和密码等,使用说明等文档可同时上传。

3.微课: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微视频课程。主要形式可以是讲授视频,也可以是使用PPT、手写板配合画图软件和电子白板等录制的批注讲解视频。

1)制作要求

报送的微课作品应是单一有声视频文件,要求教学目标清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声画质量好。视频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课名、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视频格式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flvmp4wmv等),画面尺寸为640×480以上,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总大小不超过100MB

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如有学习指导、练习题和配套学习资源等材料请一并提交。

2)报送形式

通过大赛网站上传报送。

三、评选指标

1.课件

评选指标

分值

评选要素

教学设计

30

教学目标、对象明确,教学策略得当;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有必要的交互;

有清晰的文字介绍和帮助文档。

内容呈现

25

内容丰富、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选材适当,表现方式合理;

语言简洁、生动,文字规范;

素材选用恰当,结构合理。

技术运用

25

运行流畅,操作简便、快捷,媒体播放可控;

导航方便合理,路径可选;

新技术运用有效。

创新与实用

20

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有推广价值。

2.精品开放课程

1)精品视频公开课

评选指标

分值

评选要素

教学目标

15

教学目标明确;

内容选题恰当。

教学设计

25

教学策略合理,根据需求,合理采取启发、讨论、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手段;

教学媒体选用恰当;

符合课程学习特点,符合学习者需求;

教学过程完整。

教学行为

25

语言生动活泼,能展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

鼓励与学生有较好的互动;

有较强的现场教学感。

教学效果

15

授课条理清晰,课程内容熟练;

教学重点突出,课堂信息量大;

积极回复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新与实用

20

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新颖,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具有推广性。

2)精品资源共享课

评选指标

分值

评选要素

教学设计

30

教学目标明确,内容选材适当;

教学策略合理,教学媒体选用恰当;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有必要的交互;

提供练习,具有学习评价与反馈功能;

教学过程完整;

考虑学习者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特点。

课程内容

25

内容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课程内容体系完整;

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呈现结构合理。

技术运用

25

教学管理功能方便、实用;

具备良好的师生、生生交互环境;

媒体播放可控;

过程可控,导航清晰、明确。

创新与实用

20

立意新颖,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适于网络共享;

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具有推广性。

3.微课

评选指标

分值

评选要素

教学设计

25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选用恰当;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教学行为

25

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果

25

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与实用

25

形式新颖,趣味性和启发性强;

视频声画质量好;

实际教学应用效果明显,有推广价值。

四、其他事项

(一)作品资格审定

1.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科概念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加资格。

2.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取消参加资格。

(二)作品制作

1.资料的引用应注明出处。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作品作者承担。

2.“课件”、“微课”,每件作品作者最多不超过3人;“精品开放课程”每件作品作者最多不超过5人。

五、参赛办法

(一)作品报送办法

通过河南省教育信息化评选活动网站(http://hd.hner.cn)上传报送。

(二)报送时间

510日前,各位老师登录“河南省教育信息化评选活动网站(http://hd.hner.cn)”进行网上报名、上传参赛作品,逾期不再受理。

(三)报送要求

限额15件作品。

附件:附件:第二十一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暨河南省第三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指南.doc

教务处

201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