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红色旧址,感受革命温度——人文与艺术学院党史学习实践团参观原屯村红色革命旧址
发布时间:2021-07-19   浏览次数:62



建党百年风华正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了探寻红色记忆,重走红色之路,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追寻红色记忆,践行时代使命”党史学习实践团来到了新乡市马庄乡原屯村进行实地考察及党史学习。

活动受到村支书王明霞书记和村长原太周村长的欢迎和大力支持。在简单介绍此次学习和宣讲活动的大致行程和目的后,在原村长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来到延浚济淇四县边抗日办事处旧址,先后参观了“将军楼”、“文工团”、“地下粮仓”、“陈毅故居”等革命旧址。

通过村长的讲解,我们得知原屯村在抗战时期地处延(延津)浚(浚县)汲(卫辉)淇(淇县)四县边区。在1942年冬天,开始筹建一条穿过四县边区,全长100多公里的生死交通线,沿途在原屯村、马庄村、军营村等地设中转站,并设置延浚汲淇四县边办事处,前后安全转移了2000余名八路军干部战士。

队员们游览了曾居住过多达27位将军的将军楼,感受到了抗战时期将军们夙兴夜寐的操劳,接着我们前往文工团,陈毅元帅的夫人张茜曾在此居住,并和文工团的成员们一同教当地妇女唱红歌,鼓励村民们相信党相信红军战士。在文工团见证了军民一条心的和谐。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工团还保留着一辆小红车通过村长的讲解,我们得知在当时原屯村的地下党员在回家探亲的时候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该党员宁死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和党有关的秘密,气急败坏的敌军用独轮车绑着该党员,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将该党员凌迟致死,后来周边群众自发将该党员的尸骨用独轮车收敛起来,该党员的鲜血浸染了遮盖的麻袋,因此这辆车被当地居民称为小红车。

听完村长的叙述,实践团的成员几度哽咽,纷纷向村长表示,会传承和发扬小红车精神,永远忠于国家忠于党,绝不叛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而后实践团成员又参观了地下粮仓,陈毅故居等革命旧址。深入了解学习党史以及党不畏艰苦,竭力为人民为国家奉献一切的精神。

作为新时代青年,通过对党史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回望党筚路蓝缕的历程,深刻感受到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自己的努力回报过往革命英雄们的艰苦岁月。振兴中华回报英雄,我辈义不容辞。

       (人文与艺术学院 李娟 蒋程远/文 胡敬文 张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