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新乡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新联学院闻“汛”而动、向水而行,全体教工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防汛救灾工作中,日夜守护校园安全,帮助留校学生脱困,安置服务救援队伍,帮扶救助受灾群众,助力本地抗洪抢险,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
全力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7月21日,暴雨袭城。在党委书记李浩、院长张长伟带领指挥下,学院防汛指挥部迅速启动防汛救灾应急响应,防汛突击队巡视校园、排查隐患、疏通积水、保障安全。
汛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21日晚是一个不眠之夜,全体新联人坚守岗位,连夜奋战抢险救灾。李浩带领保卫处工作人员在平原湖校区24小时值班,冒雨巡逻保障校园财产安全。副院长杨根伟带队值守师大西校区新联楼,排查险情隐患,搬运防洪沙袋,截堵进水点。深夜,暴雨如注,新联楼教室管道突然崩裂,雨水灌进教室。杨根伟和防汛突击队员孔维平、李芳等轮番上阵,争分夺秒缠捆开裂管道,避免了雨水蔓延至其他楼层造成教室受损。学院300多名学生暑期留校,暂住在师大校园。雨水倒灌使师大校园停水停电,部分师生受困。辅导员连夜一一联系上留校学生,安抚他们的焦虑情绪,叮嘱做好安全防护,注意人身安全。
22日清晨,满城水患,师大校园一片汪洋。学院领导在没膝的积水中艰难行进,挨个宿舍看望留校学生,对同学们进行慰问和安抚。各院系党总支书记和辅导员蹚着积水在防汛突击队的安全带领下“漂洋过海”般地把方便面、火腿肠、牛奶、饮用水、纸巾等爱心物品送达宿舍,和留校的学生一一见上面,暖心安慰,减轻新联学子受灾的困顿和不能返乡的担忧。
22日至24日,学院领导实地查看灾情,参与防汛救灾和受困学生转移工作,现场解决排水排涝、物资保障、清淤清障等困难,积极作为、冲锋一线,坚决保障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洪水倒灌,学院领导和师生一起清理宿舍积水、修缮漏水管道、搬运救灾物资、转移受困学生。学生处启动资助工作,统计放假返乡后受灾学生信息,积极开展临时困难资助工作,帮助受洪涝侵害的学生家庭渡过难关。
勇担社会责任军民同舟共济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受严重洪涝灾害影响而失去家园的卫辉百姓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当了解到新联学院周边村镇安置有卫辉受灾百姓时,7月26日,学院紧急把备用床垫、被褥等物资捐赠给延津县小店镇东屯村宏志学校受灾群众安置点,传递爱心和温暖。
暴雨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勇担当。学院在积极开展汛灾自救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承接消防救援队伍食宿保障任务,安置帮扶救助卫辉市受灾群众,全力以赴为新乡市防汛救灾工作提供帮助。
7月27日雨夜,校园里人影匆匆忙碌无比,学院教工在大雨滂沱中赤膊上阵冒雨作战,腾挪场地搬运物资、检查线路排查公寓、清洁宿舍送被铺床、消杀餐厅采购食材、悬挂标语摆放展板,紧锣密鼓地开展救援队伍进驻校园的各项准备工作。7月28日,来自上海、山东、安徽、湖南的1288名参与河南抗洪救灾的救援官兵陆续从郑州、安阳、鹤壁等地进驻校园。你为我们保家园,我为你们送温暖。学院教工热情细致地为消防救援战士做好安全保卫、住宿餐饮、水电网络供应、洗涤卫生服务等后勤保障工作。
汛灾无情,人间有爱。7月28日,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为落实新乡市安置转移受灾群众的紧急任务,党委书记李浩、院长张长伟带领值班教工马不停蹄人不卸甲,腾挪教室、消杀清洁、铺设席褥、搬运物资、设置岗点。7月29日凌晨,来自卫辉市孙杏村镇的400余名转移群众抵达校园。学院党政领导李浩、张长伟、朱进、王虎、卢海燕、杨根伟和全体教工化身志愿者,接待百姓、搬运行李、发放物品、安排住宿、安抚群众,让校园成为安置百姓温暖的新“家”,全力保障乡亲们的基本生活。
校园变军营,教室变家园。学院征用270多间学生宿舍、腾挪20多间教室,安置1200余名抗洪官兵、接收400余名受灾群众。7月28日至8月4日这段时间里,校园道路上穿行着鲜红的消防救援车辆,教学楼里回响着安置群众中孩童的欢笑声,校园里尽是匆忙奔走开展服务的新联教工志愿者的身影。新联人担当道义、克服万难、无私奉献,竭尽全力做好安置群众的志愿帮扶工作和抢险救灾战士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锋一线

危难时刻冲在前,勇当防汛急先锋。学院党员干部把积极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把党史学习教育中激发出来的热情、激情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信心和决心。
学院党政领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防汛抢险救灾、安置救援官兵、帮扶受灾群众工作一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充分发扬“人在阵地在”的担当精神,落实战时工作机制,栖身一线、靠前指挥,科学有效应对汛情和灾后恢复工作,成为群众危难时刻的主心骨,全力保障校园师生和军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防汛抢险救灾、服务救援队伍、安置受灾群众工作的关键时刻,学院广大党员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发扬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作风,哪里有汛情就战斗到哪里,哪里有军民需要就服务到哪里,真正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难关头冲得出来。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建立临时党支部等方式,学院组织党员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让党旗始终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经过近十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学院圆满完成1200余名抗洪抢险消防官兵在新救援期间的食宿后勤保障和安置帮扶400余名受灾群众的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初心使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
军民团结一家亲互帮互助显真情

在圆满完成抗洪抢险救灾任务后,驻营在学院的千余名消防救援战士集结整队,撤离返程。离别之际,8月3日,学院向千里驰援来豫抗洪救灾的消防指战员赠送锦旗和鲜花,向奋战在河南抢险救灾一线的消防战士表示由衷地感谢,向抗洪救援队伍致以崇高的敬意。
危难时刻伸援手,“皖豫”千山总是情!抢险救危真情为民,大爱无疆“鲁豫”情深!守望“湘”助,风“豫”同舟!守“沪”“豫”方热土,决胜千里之外!光荣锦旗送英雄,军民共叙鱼水情!一面面锦旗,彰显着军民融合、鱼水情深。
消防指战员也为学院送上《感谢信》,代表驻营队伍对学院的盛情接待、真情关爱和周到服务表达感激之情。消防战士在信中说:“患难共担当,豫见有真情。贵校无条件提供高标准驻营场地和食宿保障,为指战员逆行向险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充分体现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深情。谨向贵校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情谊弥足珍贵,回忆历久弥新。消防战士表示,将带着这份深情厚谊和美好回忆,继续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不负厚望、不负所托。
全民携手战汛灾,风雨同舟结深情。8月9日,卫辉市有关领导也专程来到学院,向学院赠送锦旗,感谢在洪涝灾害发生后学院对卫辉市受灾群众给予的无私帮助和温情照顾。卫辉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孙秋霞代表卫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向学院表示感谢,她说:“你们付出了很大努力,让安置点的百姓吃饱住好的同时,还开展文艺小广场、英语小课堂、素质拓展班、游戏一起玩、操练跆拳道、小小特种兵训练营等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抚慰老乡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很好地稳定了情绪、提振了精神,对他们返乡重建家园起到了很好的鼓舞作用。特别感谢!”

风雨之后现彩虹,患难与共见真心。瓢泼暴雨中,有新联人守卫的身影;洪流泥泞里,有新联人抢险的英姿;志愿帮扶中,有新联人奉献的真情;宿舍、教室、餐厅、校园里有新联人并肩战斗的足迹……汛灾前彰显新联本色,风雨中践行责任担当。新联师生戮力同心、团结协作、克服困难、防汛救灾,发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学史力行”中践行初心和使命,谱写了一曲和衷共济、迎难而上的奋进战歌。
(宣传组 周俊燕 刘刚/文 宋洋 乔玥 务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