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共青团河南师范大学委员会网站!今天是 2013-10-30 12:33:02 星期三

热门文章

团情要讯

【专题】出彩望百年,实践悦青春———河南师范大学实践团“闻汛而动,青春有我”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 2021-07-29     浏览次数: 637

  

风雨砺初心,防汛显担当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探百年建党征程,扬红色数媒新风”团队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

  

近日,新乡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为助力抗洪救灾,保障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722日至728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探百年建党征程,扬红色数媒新风”团队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参与抗洪救灾。

天灾无情人有情,众志成城战汛情。梁作振、张东亮以及敦洁火速前往,冒雨赶往学院查看学院内部险情,及时安排受困学生安全工作;看望慰问留校学生,安抚学生情绪;积极筹备物资,确保学生基本生活保障。团队队员也主动请缨积极参加抗洪救援,与群众一起搬运救灾物资,为留校学生分发物资;男生宿舍一楼配电柜即将被淹,男生众志成城抗沙袋,最终挡住洪水。他们不惧风浪、不怕危险,为战胜洪水,奋斗在最前线,投身到防汛保堤、守护家园的队伍中,展现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风貌,爱国爱家的赤子热心。抗洪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在这次抗洪救灾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子弟兵的辛苦,更加体会到了子弟兵身上互帮互助、风雨与共的精神。

   雨再急,也挡不住我们向险而行的步伐;风再大,也刮不动我们守卫家园的坚定信念。本次抗洪救灾行动,实践队队员以实际行动展现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他们始终相信:“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伟大精神,我们一定能战胜灾害,守护家园”。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李 爽 责任编辑 田 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阳实践检能力,汛期防控为第一

为加强学生野外实践能力,配合原阳生态站工作的开展,719日——725日,河南师范大学“青年红领航生态绿”实践调研团6名成员前往河南原阳黄河故道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生态站)开展实习实践工作。

经团队成员了解,该生态站的研究方向为持续稳定开展河南黄河故道沙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及检测、等研究, 实践队员跟随生态站的指导老师张岗岗、王洋前往固定样地进行乔木的测量,成员们遵从测量方法,分工协作,测量了20棵刺槐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等基本数据,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充分了解了当地生态站中刺槐树种的基本生长情况。

针对汛期,生态站多次组织召开紧急会议,与站内成员同心协力共渡难关,安全强调会上,张岗岗老师作了汛期通报,并从安全、生活以及工作三个方面向成员进行强调和安排。一、安全方面:非必要不外出,及时向老师汇报情况。二、生活方面:原阳站水电正常,物资供给充足,成员需按时休息、保持规律作息。三、工作方面:调整工作内容与时间,因样地现场调研进程受阻,安排成员整理调研资料、录入调研数据,按部就班守好责任岗位。

生科学子积极利用专业优势,跟随指导老师开展样地调研,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强化知识储备,同时面对暴雨袭来的紧要关头,站内人员同心戮力、互帮互助、临危不惧,在负责人的指挥和老师的带领下按部就班地进行防洪行动,确保站内外安全,展现出站内对此次防汛救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师大学子的青春力量和责任担当。

(河南师范大学 郭培霖 赵紫莹 责任编辑 田 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洪防疫,青春在行动——外国语学院“‘豫’见红色文化,彰显外语青年担当”实践调研团积极参加河南抗洪防疫志愿服务活动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灾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重要指示精神,在勇担风雨中尽展新时代河南青年听党召唤、甘于奉献、冲锋在前的磅礴青春力量,外国语学院“‘豫’见红色文化,彰显外语青年担当”实践调研团成员积极响应各地团组织的号召,参与家乡的抗洪、抗疫志愿服务活动。

面对严峻的汛情和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调研团成员们积极应召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参与到本地抗洪、抗疫工作当中。其中,调研团成员李嘉琪积极向社区居民宣传新冠疫苗的作用,为社区居民发放新冠疫苗接种安全责任书,同时为返安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和病毒消杀工作。位于林州市的成员王可表示在此次志愿服务工作中不仅为大家提供了很多帮助,也收获了很多感动。其社区负责人表示:“一个个大学生的踊跃报名让我们社区全体工作人员非常欣慰,大家一次次的善举终将得到更大的回报。”

由于洪水过后容易引发疫情,位于平顶山市鲁山县的实践队员郭亚明也积极参与到全村街道的消毒志愿服务工作中。队员张智翔还参加骨科医院清理淤泥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医院道路恢复正常通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此外,位于郑州市的调研团成员王祎凡和张智翔积极协助社区工作的开展,为社区居民补充和发放物资。在搬运物资的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高效有序地开展搬运工作。经历了此次志愿服务活动,实践队员王祎凡说道:“我永远相信团结的力量,不论面对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大家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会战胜它!”

风雨同舟在行动,抗洪防疫勇担当。此次调研团成员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展现了我院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抗洪抗疫一线志愿服务的青春风采,而且彰显了他们迎难而上、勇于奉献、勇往直前的良好精神面貌。

(外国语学院 刘晓涵 郭亚明 责任编辑 田 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天教育防忧患,安全点滴记心间——社会事业学院“花开仲夏·‘剧’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团开展应对雷雨天气的安全教育课堂

针对新乡市近期出现的持续暴雨,为避免或减少雷雨天气对对师生安全带来的危害,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强化安全意识,721日,社会事业学院“花开仲夏·‘剧’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团对新乡市延津县郝光屯学校开展应对雷雨天气的安全教育课堂。

课堂上,志愿者们通过视频、故事、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防汛、防强降雨和雷雨天气”相关安全知识,就雷雨季节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警示教育,培养学生的避险逃生能力。志愿者们以孩子身边的事件为例,教育孩子们遇到雷雨天气应停留在安全地带,不要在树下和电线杆下停留,雨中行走时注意防范落井和触电危险,为学生敲响预警铃,增强学生面临强降雨等恶劣天气时的自护能力。最后,志愿者们还特别提醒学生若遇到特殊天气不能正常到校,家长一定要和老师及时联系。志愿者李怡琳表示,我们要把孩子的安全放在心间,防患于未然,从点滴入手,真正做到学生平安、老师安心、家长放心。

此外,为应对此次暴雨天气,学校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科学合理安排学校教学活动,做好学校建筑物及设施设备安全隐患排查,采取必要的安全预防措施。

本次安全教育课堂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雷雨天气的防范意识,提高学生远离危害的自觉性,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平安校园的建设。

(社会事业学院 张盼盼 王琼琼 责任编辑 田 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聆听红色故事,探寻党员初心——外国语学院

实践调研团采访防洪、抗疫中的先进党员

为深入了解基层党员的先进工作事迹,学习先进党员的党性修养,传承党的精神,85日,外国语学院实践调研团的队员们针对防洪和抗疫中涌现的先进党员,围绕探寻党员初心、学习党性修养以及倾听红色文化故事,学习党史三个方面进行深入采访。

在本次实践中,实践队员们在安阳市和郑州市内分别采访了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基层党员,一位是“抗疫英雄”,一位是抗洪志愿者。85日晚,实践队员寻访在疫情中坚持献血的抗疫英雄,在采访中,这位令人尊敬的献血勇士为实践队员们讲述了他长达28年的风雨无阻的献血史。当被问及献血的初心时,他不假思索地说“我就是想为这个世界做点啥,不然对不起我党员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就是要为人民服务的。”他还为实践队员们讲述了安阳市的特色红色文化——沙区精神。采访结束后,他有感而发道:党不仅是信仰更是力量,只有永远跟党走,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第二场的采访中,实践队员在晚8点志愿者们工作结束后成功采访到了一位郑州市抗洪救灾的志愿者,她为实践队员们讲述了此次抗洪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感受,当我们问及原因时,这位志愿者说:“保护大家共同的家园,是我们的义务。而身为党员,这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她还提到,在重大灾难面前,如果没有党的宏观调控和基层党组织及党员的通力协作,单凭群众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有信仰,所以更努力!

在此次外出实践采访中,实践队不仅采访了两位先进的党员,目睹众多救援物资搬运和捐赠的场景,也看到了坚持在抗疫一线的人民群众,此次实践让实践队员从这些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身上感受到了党性的光辉,学习到了充满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作为新时代有担当的外语青年,队员们会继续学习优秀精神,坚定信仰,铭记党性修养,坚毅前行!

  (外国语学院 刘晓涵 胡靖雨  责任编辑 田 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索灾后恢复居民参与度、社区一刻钟服务模式

——淇滨区暑期实践开展第三次交流会

 

集思广益,共建共享。731日上午830,以探索灾后恢复居民参与度、社区一刻钟服务模式为主题的淇滨区暑期实践第三次交流会于淇滨区社会治理与社区服务局五楼会议室召开,该会议由淇滨区社区服务中心主任郭琳主持召开,淇滨区城市社会治理和社区服务局局长元军平、团队指导老师代梦缘出席会议,21名“志愿服务与城市社区治理”暑期实践调研团成员参加此次会议。

会上,21名调研团成员分别结合各社区实际情况围绕主题作三分钟以内的精炼发言,大家以个人实践及观察情况为依托,以灾后社区突显的现实问题为突破点阐述个人对于提升居民参与度的感想与思考,并发表对于社区一刻钟服务模式的相关看法。调研团成员、九州路桂鹤社区实习生韩冰冰讲到:“结合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我认为社区治理可以采取定期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居民实际诉求。此外,社区并非包揽一切,应做到权责明晰,对外做好宣传与公示,保证工作透明度。”大家一致认为社区一刻钟服务模式便民利民,实现了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会议尾声,元局长、指导老师对调研团的工作进一步提出建议。

在场成员认真聆听并做好会议记录,并表示会坚守专业初心,本次会议有助于成员提升安全意识,发挥青年学生创新思维优势,在社区治理实践中迎难而上,持续发挥创新思维优势与基层建设热情,助力社区治理效能提升。

       (社会事业学院  李浩聪 杨巧雲 责任编辑 田 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雨同舟 共克时艰——“志愿服务与城市社区治理”实践调研团协助浚县人民进驻淇滨一中安置点

    汇聚志愿“红”流,奉献“爱心方舟”。为扎实有序推进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工作,729日,河南师范大学“志愿服务与城市治理”实践调研团成员在桂鹤社区任宪英书记的带领下到达辖内淇滨区第一中学,协助做好浚县后防城村村民进驻淇滨区一中安置点的相关工作,以确保浚县人民得到妥善安置,全力以赴保障浚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筑起安全道  护送村民行

上午九时,四辆满载着后防城村村民的大巴车驶入九州路,稳稳当当停在淇滨区第一中学门口。车上挤挤挨挨的人透过玻璃,小心仔细地打量窗外的一切。考虑到大部分后防城村转移村民是老年人与小孩,河南师范大学“志愿服务与城市治理”实践调研团成员韩冰冰、丁硕与众多志愿者站成两列,为后防城村村民开辟了一条“安全人行道”,搀扶行动不便的村民,并为他们办理入住登记。

调研团成员韩冰冰讲到:“当时帮一位老人拎行李,我走在前面,老人紧紧握着我的手跟在后面,我们就这样穿过熙攘人群。我不知道此时经历过洪灾的老人在想什么,只是我在办理完登记,发现老人仍在原处不声不响地等着我,四处张望眼神中满是不安与惶恐,我的心仿佛被狠狠揪住。在我的耐心安抚近15分钟后,老人才逐渐放松,开始适应这个新环境。”

 

安置新住所  用品备齐全

办理完登记的村民被安置在学生住宿处,按照淇滨区第一中学校方安排,村民们男女同栋不同层、年龄大行动不便的住在低层。调研团成员按照登记安排,带领后防城村村民来到住所,并与志愿者一起扛被褥、拿电线插板、分发矿泉水并与部分村民亲切交谈。谈话间,一位村民激动地说道:“在这啥都齐全,服务周到。吃的也好,好几天没吃上安生饭了,你看今天中午吃的就是土豆焖鸡块、番茄炒鸡蛋,。”说到这一点,丁硕也深有感触:“午饭过后,我看到浚县村民在校园里溜达唠嗑,孩子们来到操场上嬉戏奔跑,来到住所也能看到有人躺在床上酣然入睡,这岁月静好的画面跟人们在前两天看到的浚县洪灾新闻完全两个模样,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浚县一方难  八方来支援

下午,来自各个地方的救灾物资纷纷运送到了淇滨区第一中学校园内,捐赠来源从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小区到个人不等,捐赠种类更是繁多。调研团成员韩冰冰、丁硕与学校老师、志愿者们一起搬送、清点物资。在搬运矿泉水、纸巾、蔬菜箱等物资时,大家整齐地一道排开,形成“人力输送带”,物资经过许多志愿者的手,一颠一跛“长途跋涉”来到贮存它的地方。

在输送救援物资过程中,一些老人和孩童也加入了队伍。一个二年级的男孩即使满头大汗,仍坚持要和大人们一起为受灾人民搬水;一些头发斑白的老人也毫不含糊的搬运物资,埋头苦干。大家干劲十足,都希望能够为灾区人民再多做一些事情。

截止当天傍晚,淇滨区第一中学妥当安置浚县后防城村转移村民近千余名,并持续收到各方送来的物资。河南师范大学“志愿服务与城市治理”实践调研团踊跃参与此次浚县人民进驻淇滨一中安置工作,密切关注后续安抚工作,需要时随时上阵,用实践行动践行志愿者精神,凝聚起青春正能量。

(社会事业学院  韩冰冰  杨巧雲 责任编辑 田 朕)

 

 

 

 

 

 


河南师范大学团委官方微信河南师范大学团委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