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故事 | 最美是校歌,最深是我情

时间:2019-06-28浏览:1151设置



河南师范大学校歌

它承载着师大人的回忆

走过广袤的牧野大地

走过美丽的卫水之滨

走进每一位师大人的心里

今天让我们走进校歌的故事

1

世界上有很多种记载的方式,比如声音,比如文字。但如果恰巧要有一个符号能尽可能地包含所有的情感,我想,只可能是歌曲。



大学四年,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轻轻跟着和,会让你藏着心里的记忆不再沉默,就算日子那么匆匆地驶过,你我却都始终还记得。


我想,是有的,那首歌是一首属于我们的歌,歌里诉说的是关于我们青春的故事。你听,“点燃青春的火炬,开启智慧的宝藏,背负民族的希望,谱写人生的华章……”

2


翻开沉甸甸的校史,扉页就是一张黑白色的乐谱,即使它没有响彻四方的独立名字,但“河南师范大学校歌”就是我们不约而同的默契。


四年的大学生活,它从来没有迟到过。每天中午和傍晚,这首歌都会通过广播站的大喇叭传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下课的学生们三三两两,踏着旋律的节奏,匆匆赶往食堂,心情大好时,也会哼唱两句,眉眼间洋溢着青春的张扬。


新生入学的第一首歌,毕业时的最后一首歌,它融化在了师大的空气里,一直就那么淡淡地飘着,串着你的过去,融入到你的现在,伴随着带到你的未来。

3

河南师大有着近百年的历史,说到校歌,不得不提起那段河南师大与河大之间的故事。

河大的前身是1912年创建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23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州大学,而河南师大的前身即为中州大学理科。


《河南大学校歌》诞生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可以说是两校共同的校歌,它所传承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如今已经成为河南师大、河大共同的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平原师范学院与河南大学合并,统称为河南师范学院,分别按文、理在开封、新乡两地办学,分称一院、二院。在1956年以理科为主的二院更名为新乡师范学院,并于1985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


4

从两院独立办学到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各种现实的因素,师大的官方的校歌便一直处于孕育状态。曾经有化学系学生自己创作过校歌,但因传唱度不高,也没有得到学校官方的认可,几乎没有影响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全国各大高校相继创作出自己学校的校歌,以此形成了一种风尚。校歌不仅能代表学校形象,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及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


2003年恰逢我校建立八十周年,学校一方面为顺应历史潮流,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展现师大形象,决定向校内外征集校歌。这首校歌,便作为师大八十周年的礼物,在2003年的秋天被弹奏出了第一个音符。



5


在学校向校内外发出了征歌通知后,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大家都积极参与,踊跃创作。最后,经过层层筛选,选出五首歌曲进行最后的全校投票环节。校歌不仅代表着师大的形象,更传唱着每个师大人的心声。


为了评选出师生心目中的最佳校歌,学校组织在各个学院内进行不记名投票。为了保证评选结果的公开公正,评选时对歌曲的词曲创作者进行保密,只播放歌曲,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必要因素的干扰。最后,我们现在的校歌以获票率近百分之八十的压倒性优势,摘得桂冠。

6

虽然每个师大人都对校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了解,但估计没人能比段续老师对校歌更加亲切了。作为校歌的词曲创作人,他对校歌有着说不完的感情。


“当时学校发出征歌通知后,我就开始做准备。我收藏的《世界各国国歌概览》一书里收集了近一百多个国家的国歌。从这些国歌中,我得到了不少的启发。也查阅了国内外一些高校的校歌,从中寻找灵感。”


或许正是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创作的过程比较顺利。从段老师口中我们得知,当时他创作的三首备选校歌的旋律均是进行曲。“进行曲也叫队列歌是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比较短小,易于传唱。”段老师详细解释道。今天我们听到的版本,是他最满意的,也是创作最为顺利的,几乎一气呵成。

7


至于歌词部分,是由段老师和好友李严共同完成的,歌词简单明了,内涵丰富。与一些高校的校歌相比较,我校校歌无论从结构上还是词曲创作上都不冗杂。“我认为校歌要表达师生们意气风发、积极向上的精神,要有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作用。它不易过长,要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谈起创作初衷,段老师告诉我们,校歌是一个高校精神的浓缩,即要有学校内涵的体现,也不能过于复杂晦涩。在歌词的最后敲定过程中,段老师还走访请教了校内多位老教师,征求他们的意见。


最终,在采取了一位文学院退休老师的意见后增添了一句“巍巍学府,人才集翔”,校歌的歌词这才得以最终确定。


8


短短的几十个字中,唱出了学子昂扬的斗志与精神风貌,表达了我校师范的性质,同时传递了师大的八字校训,寄托了对年轻人厚重的希望。从小到大,从个人到学校,从学校到国家,一字一句,洋溢着蓬勃朝气,激荡着滚烫热血!


在词曲确定之后,便是校歌的录制。段老师带着学生合唱团赶去郑州录制,除了八十周年校庆所需的其他曲目之外,在校歌的演唱上整整录制了一天,而由河南省歌舞剧院的交响乐团伴奏带的录制又耗费了一整天的时间……


从一张黑白的乐谱到立体流动的旋律,中间凝聚着多少师大人的努力与付出。时至今日,无论是每年的双歌比赛,还是独自一人的路旁哼唱,这首歌,已融入了太多师大人的气息。

9


细数岁月,我们的校歌尚且年轻,但是字里行间却没有太多当时创作的时代的痕迹,这和当时一些高校校歌歌词中增添流行的口号精神的潮流显然不符,和其他高校相比会不会有些落伍呢?当我们把这个疑问提出时,段老师笑了。


“我们的校歌歌词,绝不是唱几年就换掉了。如果加进太多当下流行的口号,它的时效性就太强。我在创作校歌时,就尽量不采用当时比较流行的词汇,隐去一定的时代标识符号。这样,或许百年之后,我们的校歌歌词仍然不落伍,还可以传唱。大学就是文化传承的阵地,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永远都不会过时。”


是啊,校歌走过四季轮回,却没有岁月的痕迹。它的激情与骄傲,被春风唤醒,被夏雨洗涤,却从不曾被冰雪覆盖。


校歌在每个师大人的唇齿间停留片刻,就永远地留在了心间。人们总是依靠回忆取暖,在品尝过世态炎凉后,校园记忆就显得弥足珍贵。


勤政楼门前的银杏树又粗了一圈,文科楼里的书本早已换了几个主人,师大在慢慢变老、我们也被岁月改变。


10


当我们有朝一日,走出师大的大门,走向社会,再回忆起曾经的青葱年华时,耳边响起的,依旧是那熟悉的旋律。师大在校歌声中,永远年轻。


时光能让容颜老去,亦能让记忆泛黄。但无论何时,对于一个师大人,总会有一段旋律,它穿透漫长的时光隧道,拂去岁月的尘埃,会把你那最青春最骄傲的模样崭新地重现在你的眼前。当歌声响起,我们的笑声依旧。这,是属于我们的歌。


“点燃青春的火炬,开启智慧的宝藏”

朗朗上口的校歌

与我们的青春作伴

为我们的青春添色

是师大每一个人的回忆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