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8日晚,我校第二十届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之曲剧《鲁镇》专场演出在帕瓦罗蒂音乐厅隆重启幕。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秦法跃,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校艺术教育委员会、文学院及校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与400多名师生共同见证了传统戏曲与当代青年的艺术对话。
秦法跃在致辞中指出,学校二十年来持续深化“文化遗产活动月”品牌建设,深化美育创新实践,致力于让青年学子成为中华文脉的传承者。他强调,《鲁镇》专场是落实学校美育浸润实施方案的生动实践,并称该剧为“旧经典的新表达”,是青年领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教材。他特别向该剧编剧、我校杰出校友陈涌泉先生表示敬意,赞其以“厚德博学、止于至善”的师大精神,将创作深植于中华文化沃土。
河南省曲剧团书记毛胜利在开幕式上讲述了与曲剧艺术结缘的动人故事。从对剧目的精雕细琢到创新道路上的不懈求索,他的分享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曲剧人对艺术的执着坚守与赤诚情怀。
舞台上,艺术家们以精湛的唱念做打,将鲁迅笔下鲁镇的众生相刻画得入木三分。狂人于街头发出“吃人”礼教的控诉,振聋发聩;祥林嫂命运多舛——逃婚时的惊惶、被迫改嫁时的绝望、丧夫失子后的悲凉,以及重回鲁府后遭遇的世态炎凉,无不令人心碎动容。鲁四老爷的顽固迂腐,鲁定平内心的挣扎,皆通过细腻传神的表演直抵人心。整场演出高潮迭起,掌声此起彼伏。有学生表示:“原以为经典剧目会很‘远’,但舞台上的悲欢离合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力量,原来传统戏曲也能如此震撼心灵。”
本次《鲁镇》专场演出是我校深化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践案例,通过将传统戏曲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搭建起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沉浸式育人平台,诠释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内核的美育理念。未来,我校将持续发挥“文化遗产活动月”品牌效能,引导青年学子在艺术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师大力量。
张妹姝/文 赵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