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柳”作别:中国人的“专属浪漫”

时间:2022-04-07浏览:588设置

编辑说

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送别”环节让许多观众印象深刻,更令网友感叹:这就是“中国式的浪漫”!

“柳”不仅是一种植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更承载了深厚的情感意义。今天,让我们趁着明媚春光,一起感受“折柳之情”——


图片
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送别》环节令人印象深刻。
图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悠扬深情的《送别》音乐中,舞者在地屏上走出一幅“垂柳图”,柳絮飘到人们手中,变为晶莹发光的柳枝,365个男女老少怀抱柳枝汇聚场地中央……冬奥会闭幕式结束后,人们纷纷赞扬“折柳寄情”创意的惊艳。
图片

柳,音同“留”,有惜别和盼归之意。
“折柳”也是独具中华文化韵味的送别方式。其最早见于汉乐府《折杨柳歌辞》。“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分离时,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人们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
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相关的作品。

唐代张籍的《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唐代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图片

宋代周邦彦的《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宋代吴文英的《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图片
此外,古诗词中与柳相关的词语,常被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表现亲友间的深情厚谊,比如“柳丝”“柳枝”“柳色”“烟柳”“杨柳依依”等。中国文化中“折柳送别”如此富有诗意、美丽动人,完美地呈现了谐音感怀、哲理启迪、文化传承的精神寓意。
图片
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这一诗性、抒情的文化意象,深深打动了国人,也惊艳了世界,更传递出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友好情谊。这无疑是我们挖掘深远的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结果。

来源:《语言文字报》公众号)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