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赵国祥书记人大代表提案建议:关于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开展教师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建议

发布者:徐亚萍发布时间:2022-11-02浏览次数:21

1


关于在全国师范院校中

开展教师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建议


[摘要]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结构不够完善,师范院校办学经费不足,师范专业吸引力不强,师范生培养质量不高。必须以教师教育“双一流”建设为载体,努力构建现代化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我国教师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造就一大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案由]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强调,要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在教师教育体系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我国举办教师教育的高等院校众多,但高水平院校数量极少。全国师范院校进入国家“双一流”战略布局的数量偏少,师范专业吸引力不高,师范生比例偏低,教师教育质量堪忧。教师教育体系结构有待完善、水平亟待提高,教师教育“双一流”建设正当其时、势在必行。

[案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伴随国家实力提升和教育改革前进的步伐,在探索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教师教育体系结构不优。我国举办教师教育的院校数量巨大,但结构不优、质量不高。数据显示,全国共有605所高等学校举办教师教育,其中师范院校199所,非师范院校406所。在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仅有9所师范大学,且承担本科师范生培养的综合性院校极少。主力承担本科师范生培养任务的广大地方师范院校政策倾斜不够、资源配置不强、文化氛围不足、办学水平亟待提高。

2.师范院校办学经费不足长期以来,师范院校办学经费总体偏低。以财政拨款为例,2018年全国共有40所大学财政拨款收入超过15亿元,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居前两位,分别为53.44亿元和50.83亿元,北京师范大学21.87亿元列第19位,华东师范大学17.5亿元排第30位,部分师范大学超过10亿元,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在10亿元以下。为了获取更多办学资源,切实保障改革发展,一些师范院校选择了综合化道路,很多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不到学校专业总数的四分之一。湖南省某师范院校,1958年就开始举办师范教育,目前纯师范专业只剩下2个。众多师范院校中师范生比例偏低,部分师范院校甚至低于20%

3.师范专业吸引力不强上海一家知名高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职业规划调查,结果显示,整个高二年级300多名学生中,愿意在高考时报考师范类院校的只有3人。师范院校对考生吸引力的下降和师范生的大规模扩招,导致师范院校的生源质量严重下滑。有学者对9所“211”师范大学新生生源质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6年到2016年十年间,9所师范大学新生高考加权分数分值从86.7(当年北京大学为100 )下降到了68.6(当年清华大学为100),降幅为20.9%

4.师范生培养质量不高。近年来,许多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4+x” “2+2” “3+1”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根本性而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没有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单一学科培养、分科教育模式固化、学生适应性不强、社会认可度下降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部分重点中学更愿意从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教师。有数据显示:每年新入职的教师中,有四分之一来自非师范类院校的综合性大学。一些全国知名中学近年来录取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新教师,90%以上是综合性大学毕业生。

[解决方案]

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固然有其积极意义,但能够而且必须挑起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大梁”的还是师范院校。建议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开展教师教育“双一流”建设,从而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全面提升我国教师教育质量和水平。

1.统筹布局 “双一流”建设。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地方政府加以配套,在没有“双一流”师范大学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遴选建设1所一流师范大学、10个一流师范专业进行重点支持。一流师范大学建设重在一流师范专业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师范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流师范专业建设重在优势专业建设,促进特色发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精准支持,突出绩效导向,推动教师教育“双一流”院校聚焦任务、内涵发展、争创一流。

2.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建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和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实施公费师范生教育、申报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加教育博士硕士招生指标、扩大办学自主权等方面,给予“双一流”师范院校适度的政策倾斜,着力增强其办学实力和办学活力。

3.合理提高财政拨款水平。根据教师教育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协调各地合理调整师范生生均拨款系数,在此基础上,由中央财政下拨专项资金,对“双一流”师范院校给予适度支持,力争使所有一流师范大学和一流师范专业都达到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生均拨款水平,有力保障其深入开展教师教育改革。

4.全面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和督促“双一流”师范院校认真总结和传承我国教师教育优良传统,进一步深化新世纪以来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规格、培养主体、培养课程、培养机制、实训体系等方面的变革与创新,积极应对新技术革命时代基础教育领域出现的新课程形态、新学习方式挑战,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教育人才。

5.辐射引领教师教育发展。建立健全“双一流”师范院校联席会议制度,深化区域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将“双一流”师范院校的改革发展举措,总结提炼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标准、工作规程和实践经验,辐射引领全国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5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