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师范生生源质量的建议
[摘要]
师范生生源质量是制约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强调“要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师范专业,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受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冲击,我国师范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必须从落实中小学教师待遇、增加相关政策供给、强化培养模式创新、推进招生方式改革和科学调整招生规模等入手,全面提升师范生生源质量,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案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范生生源质量是制约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均强调“要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师范专业,切实提高生源质量。”
[案据]
新世纪以来,受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冲击,我国师范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1.中小学教师待遇普遍不高。从工资数额来看,据201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全球教师工资的调查,我国教师平均工资为4947元,排在全球倒数第三位。从政策落实来看,我国早在1986年就提出“教师工资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但该政策当前在我国部分地区仍然难以得到全面落实。从职业感受来看,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普遍较大,职称晋升空间狭窄,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不高。以上种种,导致教师职业对优秀考生缺乏吸引力。
2.师范专业吸引力相对不强。近年来,许多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单一学科培养、分科教育模式固化、学生适应性不强、社会认可度下降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导致师范专业对中学生的吸引力下降。上海一家知名高中曾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调查,结果显示,整个高二年级300多名学生中,愿意在高考时报考师范类院校的只有3人。
3.师范院校招生方式传统单一。我国现有高考制度下,高校在招生实践中主要依据高考分数作为录取标准。虽然部分院校在招生简章中规定师范生除了满足成绩之外,还要满足身体条件和具有从教愿望,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在招生实践中依然以高考成绩作为录取与否的依据,没有其他附加性的考核标准,造成部分师范生不完全具备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条件,甚至少数师范生缺乏教师职业认同感,从教意愿不强。
4.全国师范生规模过大。当前,全国师范生规模比较庞大,客观上也造成了生源质量的良莠不齐。据统计,2015-2017年间我国新增教师数量分别为:25.43万人、32.81万人、45.71万人;而同期师范生毕业数分别为:55.66万人、58.47万人、61.81万人;同期师范生招生数分别为:51.95万人、55.02万人、58.32万人。另外,在教师教育日益走向开放的情况下,国家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部分全国重点中学热衷于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教师,这无形中对师范生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存在突出问题,在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努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切实提高师范生生源质量。
1.全面落实教师待遇,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要全面落实教师待遇不低于或适当高于同级公务员待遇等政策,切实增强教师职业发展空间,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大兴爱师、尊师、敬师、重师之风,让“尊师重教”的传统得以回归,推动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影响和带动更多中学生报考师范专业。
2.进一步增加政策供给,吸引优秀考生报考师范专业。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教师教育专业优惠政策,使师范专业学生得到优惠,使贫困生得以减轻经济压力,使优秀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更好调动。扩大公费师范生的招生规模和范围,由中央、省、市三级联合推动和保证公费师范生政策的顺利实施,对公费及非公费师范生的优惠补贴也可由三级政府按比例承担,为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3.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提高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和督促师范院校认真总结和传承我国教师教育优良传统,进一步深化新世纪以来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规格、培养主体、培养课程、培养机制、实训体系等方面的变革与创新,积极应对新技术革命时代基础教育领域出现的新课程形态、新学习方式挑战,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教育人才,切实增强师范专业的吸引力。
4.改革师范生招生方式,提高师范生报考门槛。进一步扩大高校招收师范生的自主权,改革师范生招生方式,提高报考门槛。改革招生办法,各省高等师范院校可组成联合招生委员会,提前招生、提前录取。改革考试内容,实施综合测试,注重对师范生通识素养和人际素养的考察。改革录取方式,在师范生招录时,增设面试环节来甄选师范生从教育意愿度和从教潜质的考察,提高新生质量。
5.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调整师范生招生规模。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加强与市、县级政府的合作,科学预测特定时期内教师需求数量。以提高生源质量为着力点,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师范生招生规模。以提高师范生专业素养为目标,师范生的招生计划逐渐向省属重点师范院校倾斜,发挥教师教育资源配置的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