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赵国祥书记人大代表提案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大中央对中西部地方大学支持力度的建议

发布者:徐亚萍发布时间:2022-11-03浏览次数:20

关于进一步加大中央对中西部地方大学

支持力度的建议


[摘要]

加大中央对中西部地方大学支持力度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途径之一。在内涵式发展过程中,中西部地方高校在经费、师资、条件、平台等方面的现实困境亟待中央政府予以支持破解。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中央政府有支持的责任,财政能力的增强则为其支持中西部地方大学提供了可能性。建议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拓宽办学经费渠道,提升办学经费使用效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科队伍结构;加强东、中、西部高校交流合作形成对口支援长效机制

[案由]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早在2012年就旗帜鲜明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20192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突出的二元结构现象,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上自东向西呈现下降态势,具体表现为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办学资源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域结构性差距。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促进区域间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是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需要。

[案据]

虽然国家实施的“2011计划”、“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工程为中西部高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但中西部高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1.中西部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后劲不足。如果把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等级及以上的学科视为优质学科,那么,东部地区“每百万人拥有的优质学科数”为1.65个,中部地区为0.7个,西部地区为0.54个。2018年东部地区“博士研究生在全部学生中的比例”为1.84%,中部地区为0.81,西部地区为0.742019年东部地区“每百万人拥有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数”为0.15所,中部地区为0.06所,西部地区为0.07所;2013年至2017年,东部地区高校高层次人才数量为4726人,中部地区高校为989人,西部地区高校为657人;2018年东部地区高校校均办学经费为11.07亿元,中部地区高校为7.26亿元,西部地区高校为6.74万元;2018年东部地区高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为33.0%,中部地区高校为20.8%,西部地区高校为20%2018年东部地区高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为2.29万元,中部地区高校为1.40万元,西部地区高校为1.38万元。数据显示,在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各类关键指标中,中西部地区高校与东部地区高校的区域差距指数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2.中西部高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缺乏竞争力。2016年至2018年,东部地区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的数量为282项,中部地区高校为78项,西部地区高校为68项;2016年至2018年,东部地区高校获得人文社科部级奖项的数量为494项,中部地区高校为117项,西部地区高校为143项;2017年,东部地区高校本科院校校均高被引论文数为32.41篇,中部地区高校为16.35篇,西部地区高校为10.04篇;2017年东部地区高校校均研究与发展课题数为458.34项,中部地区高校为251.84项,西部地区高校为304.84项。数据表明,中西部地区高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3.中西部高校在服务社会方面能力匮乏。2017年,东部地区高校校均专利出售金额为153.9万元,中部地区高校为47.8万元,西部地区高校为20万元;2017年,东部地区高校校均技术转让收入为158.5万元,中部地区高校为45.2万元,西部地区高校为75.5万元;2017年,东部地区高校校均专利授权数为69.6项,中部地区高校为44.8项,西部地区高校为42.5项。数据指出,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解决方案]

针对中西部高校在实现内涵式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困境,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3期工程,切实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学科地域布局、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建设、博士招生指标分配等方面中西部地区高水平大学倾斜;立法形式,确保地方政府持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水平大学的经费投入;在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精品在线课程、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国际合作办学以及国家各类项目的申请资助、重点奖项的评选上向中西部高水平大学适当倾斜;探索省部共建高校管理新模式,加强教育部对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在专业设置、学位点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管理与指导

2.拓宽办学经费渠道,提升办学经费使用效率。对中西部地区高校,中央政府应集中财力与地方政府按比例共同履责。分类探索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常态化机制,可以考虑在前者中增设“高等教育转移支付”;在后者中针对地方大学特殊需要进行专项补助;中央政府应进一步明确省级政府对区域内高等教育投资的主体责任将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建议制定刚性制约措施保证各级政府落实每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增长;建议建立高效教育经费使用效率评价体系监督和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科队伍结构实施中西部地方大学人才提升支持计划,引导“双一流”高校在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后合作研究、访学进修、协同创新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支持中西部地方大学提升教师素质;实施中西部地方大学教师海外研修工程,提升国际化水平;建立规范有序的高端人才流动制度,鼓励部属和东部地区高校高层次人才到中西部地方大学挂职、兼职或就职;学术领军人才项目评审中向中西部地方大学倾斜;优化学科队伍结构,着力培养引进一批影响力广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提升学科团队教学科研水平。

4.加强东、中、西部高校交流合作形成对口支援长效机制国家、地方要给与专项配套资金,确保“对口支援”持续性;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工程优势突破“对口支援限制扩大“对口支援”范围加大对在“对口支援”工作中的做出突出贡献学校的政策倾斜及做出突出贡献的表彰;明确政府、支援高校和高校责任界限,确保“对口支援具体、明确、可行。

5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