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赵国祥书记人大代表提案建议:关于加快推进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学院)建设的建议

发布者:徐亚萍发布时间:2022-11-03浏览次数:18

关于加快推进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学院)建设的建议


[摘要]

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以培养教师为主体的地方普通师范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等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支持,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亟待提升。在教育经费总体有限的情况下,建议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发挥示范性地方普通师范院校的示范作用,带动地方普通师范院校加快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区域高等师范教育体系,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案由]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202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绘制了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强教必先强师,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优先发展师范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原因,作为我国教师培养主力军的地方普通师范院校,在功利性动机的作用下,盲目追求办学规模和结构的大而全,师范特色不断弱化。与其他类型院校相比,我国地方普通师范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相对不高,对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度不强,加快推进示范性地方普通师范院校建设、提升区域师范教育整体水平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案据]

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已经具备了相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备的课程体系、成熟的培养模式和充足的实习实践基地,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各级各类优秀教师,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独特贡献,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顶层设计不够科学,体系结构亟待优化截止2021年,我国普通高等师范院校210普通本科师范院校121所,专科师范学校89,占普通高校总数(2756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270所、专科院校1486所)7.26%,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但在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师范院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支持,42所一流大学中,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入选,102所一流学科建设大学中也只有7所师范大学入选。此外,在我国121所普通本科师范院校中,仅有37所院校同时拥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占普通本科师范院校总数的30.58%31所院校同时拥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占普通本科师范院校总数的25.62%53所院校仅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占普通本科师范院校总数的43.80%,无法有效满足我国教师教育办学层级重心逐渐上移以及教育发展实践对复合型跨学科教师的客观要求。

2.政策倾斜力度不够,办学资源严重短缺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显示,全国普通高校年度生均经费平均为37241元,但就普通地方师范院校而言,除了综合实力靠前的几所师范大学,绝大多数地方普通师范院校得到的生均拨款不到20000元,一些师范院校甚至不足10000元。地方普通师范院校与重点师范院校之间在办学资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商丘师范学院四所师范院校为例,专任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以上比例分别为:75.31%60.19%40.96%33.36%;生均本科教学日常经费分别为:17481.60/生、 4203.55 /生、2619.24/生、2358.59/生。(数据资料来源;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数据。)

3.办学定位不够科学师范特色亟待提升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办学经费、更高社会评价和更优生源,部分地方普通师范大学走上了综合化办学道路,一些地方师范院校也纷纷借合并、升格和转型之机变成综合性高校或应用技术型高校据统计,截止2021年,我国公立师范本科院校由1990年的257所锐减至120所。众多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及其招生数量远远超过师范专业招生数及比例大幅下降。截止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85个本科专业中,招收师范生的专业仅有12个,占14.12%;华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85个,招收师范生的专业有23个,占27.06%;河南师范大学85个本科专业,招收师范生的专业有19个,占22.35%;商丘师范学院,75个本科专业,招收师范生的专业有17个,占22.67%数据资料来源;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数据。)

[解决方案]

在全国教育经费总体有限的情况下,建议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以点带面,以面带全,辐射引领全国师范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1.统筹设计,遴选和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地方普通本科师范院校根据《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教育部“探索建设一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的思路,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支持各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性的师范大学。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支持,遴选和重点建设一批办学基础扎实、发展势头良好、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地方师范大学,打造师范院校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2.重点安排,加大相关政策倾斜力度。在建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和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实施公费师范生教育、申报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加教育博士硕士招生指标、扩大办学自主权等方面,给予入选建设的示范性地方普通师范院校重点倾斜,切实增强其办学活力。

3.试点先行,大幅提升生均拨款水平。根据教师教育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大幅调整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生均拨款系数,力争使其达到或接近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生均拨款水平,充分保障其办学经费需求

4.深化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和督促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深化改革,实行提前批次录取和高考分数+面试的综合性招生录取方式,以尝试探索事实本硕贯通的高层次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符合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健全职前培养、入职培训、职后提高一体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5.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师范院校发展参照全国省部共建师范大学协作联盟的协作机制,构建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联席会议制度,深化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将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的改革发展举措,总结提炼成可学可仿可借鉴的建设标准、工作规程和实践经验,辐射引领全国师范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