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青春大学习 奋斗新时代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三)

发布时间:2018-07-22浏览次数:5736

  改革开放抒芳华,四十周年谱新篇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聚改革之力,谱荒村新篇”筑梦荒庄调研团实践纪实  

  

四十年波澜壮阔,四十年神州激荡。忆往昔风雨沧桑,思今朝岁月芳华。为探究改革前后村落发展变化,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聚改革之力,谱荒村新篇”筑梦荒庄调研团在原阳县韩董庄镇荒庄村深入研究农村规划,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感受当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风雨征程。  

调研期间,实践队员给当地孩子们讲述改革开放的内容方针和先进人物事例、开展红色教育读书会、教孩子们唱红歌和走访当地的老党员,仔细品读改革开放前后荒庄村的发展故事。

追寻改革足迹,走进红色课堂

“老师,老师,村里墙上的‘改革开放’标语是啥意思啊?”“老师,你能给俺讲讲啥是‘基本国策’吗?”……荒庄小学三年级学生李务康指着标语询问实践队员袁媛。调研团走进当地小学开展红色精神学习课堂,教孩子们唱红色歌曲。

一讲起改革开放的故事,小朋友们就能提出来一连串的问题。实践队员牛超凡一一进行解答,孩子们兴趣高涨,认真聆听。随后,实践队员又教孩子们唱《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红歌。“啊,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孩子们稚嫩的歌声飘扬在校园内。“小孩子们好动,唱红歌的方式更有趣,效果好,能让他们对国家改革开放的成就了解更多,体会更深刻。”实践团副队长宗佳冰说道。

追寻改革记忆,见证荒村发展

“打从八几年之后板厂(宏达集团)发展起来,村里就都去那里打工,挣的钱也越来越多,咱村里以前也没有学校,上个学家长还得跑几公里送,现在小孩都能就近学文化了。”讲起改革开放到现在村里的变化,60多岁的吴斗顺很是激动。

7月13日下午,调研团走进荒庄村老党员吴斗顺的家里。访问完吴斗顺之后,队员们还陆续走访了其他几户老党员家。“作为咱村较早一批入党的人,村里不管有个啥事,都得发挥带头作用。你们是生活在好时侯的一代啊,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党和国家做贡献。”当队员问起村里党支部的建设工作和理论学习情况时,老党员吴兆喜说道。

“乡亲们的话让我感触特别深,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好。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信念坚定,踏实肯干,像老党员说的那样,真正实现自身价值。”实践队员秦冰洁说道。

重温改革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在课堂上朗诵起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实践队员马云佳难掩激动。

15日上午,调研团走进荒庄小学,给孩子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读书会。实践队员马云佳、牛超凡和孩子们分享了关于改革开放的诗歌,并讲述了改革发展史中邓小平同志的伟大事迹。“老师,俺老师也在课堂上讲过关于邓小平爷爷的故事,说他可厉害啦。”“老师,俺在书上看小平爷爷是总设计师,是真的吗?”一提起邓小平同志,孩子们兴趣高涨,不断地提出问题。小女孩娄田甜的家长对实践队员们感慨道:“现在的孩子不知道以前生活苦啊,也不知道珍惜现在的好生活,恁给孩子们开这读书会,给他们讲讲前辈们是咋奋斗的,真好啊!”

“看到家长和孩子们这么积极参与,我的内心也受到了很大触动,身为一个大学生,更应该脚踏实地,肯干实事,为社会做贡献。”实践队员聂丹如是说。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骆贺敏 杜涵慧)

悟红旗渠往今 扬新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原红色精神”口述史实践调研团红旗渠访谈实践纪实  

  

7月19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东明、张兴华、王江波、王会民带领学生组成的“中原红色精神”口述史实践调研团继续访谈活动的步伐,来到东岗镇东冶村、河顺镇马家坟村、姚村镇杨家泊村,走访当年参加修建红旗渠的三位老人——常天喜、马文生、王章吉,听他们为实践调研团的队员们讲述他们的修渠故事。

不畏艰险除险工——常天喜

常天喜,今年80岁,东岗镇东冶村人。十八岁开始去修渠,在渠上主要负责抬石头、点炮、除险。常天喜的工作不但具有技术性而且具有危险性,队员们都对当时是如何点炮、除险很感兴趣。

采访时,常天喜给队员们详细描述了他当时工作的经历。点炮崩山时,用盐、煤和黑炸药,混合放到炮眼里,一次放三四百斤炸药,一炮就能崩开半边山。点炮之后就开始除险,每次除险都在中午工人下工之后,除险队员们都在腰里系上大粗绳,脚一登就在山上悠出五六米远,每段除险之后,呜~呜~喊两声,山上的队员就把绳子给他们往下放,每次放一段,按段除险,直至放到山底。

最让队员们震惊的是,常天喜说百日修整那段日子特别艰难,大部分人都回去了,留下300人修青年洞,没有东西吃,连着几天连队里都只让吃石灰炸的玉米棒的苞,大家都受不了,很多人得了浮肿病。如今生活条件好了,采访的队员们都很难想象当时是如何吃下石灰炸的玉米苞,如何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工作。队员们除了感到震惊,更多的是钦佩,钦佩那些默默付出,不畏艰难的林县儿女。

耕耘一生的劳模——马文生

马文生,男,生于1944年,现年74岁,现居林州市河顺镇马家坟村,中共党员。1960年时马文生才16岁,正读高中,同年4月份响应号召,参与渠首老虎嘴、谷堆寺修建,在工地上主要负责背沙,搬石头,宣传等工作。1966年县里召开劳模会,马文生被评为一级乙等劳动模范。

马文生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红旗渠修建工作。19621963年马文生到杨耳庄修西山,两年后学校复课,马文生下定决心以集体利益为重,领了高中肄业证继续参与修渠,任连长一职。1964年马文生参与木家庄段二干渠修建,1965年参与修建河弯大桥,1966年修建皇墓桥夺丰渡槽。同年四清运动,马文生入了党,担任村里副村长,革委会副主任兼民兵营长,一直干了20多年。

马文生讲述当年在渠上披星戴月工作,吃住条件很艰苦,晚上要跑到5里外的王家庄休息。大家在离指挥部很近的地方垒墙,窝在草棚里住。马文生回忆当年修渠最危险同时印象最深刻的是1960年在山西老虎嘴谷堆寺遭遇到的危险。当时炮手在山上安装两个炮眼,吹号炸炮,两个小时后炮不响,指挥部下达命令继续上工。工人们陆陆续续上工,在离山不远的地方,炮突然响了,炸死了十几个人,受伤的人很多。

令队员们感动的故事很多。2016年,天下雨发洪水把红旗渠一段冲毁,马文生内心很沉重。当时马文生老伴在住院,他借了好友两千块钱,找到公社要捐钱,希望红旗渠复修,后来公社派人把钱送到县管理处内心才平静。最后,马文生对实践队员们寄予厚望,嘱咐大家在学校要刻苦学习本领,以后要服务全国人民,把国家搞得更富强,把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到全世界,让红旗渠精神万古长青。

无私奉献的劳模——王章吉

王章吉,生于1938221日,现年80岁,姚村镇杨家泊村人。据王章吉讲述,当年参与修建南谷水洞、总干渠段和各支渠等工程直至修渠结束。在渠上担任队长,带领村民清淤泥、挖水草,负责点炮、抡锤以及打钎等工作,不畏艰险,任劳任怨,被评为甲等劳模。

采访过程中,王章吉为我们讲述当年自己的爱人也随同自己参与南谷水洞修建,之后不幸染上肺结核去世。王章吉的左腿也因修渠常年劳作,做了动脉曲张手术,至今仍能清晰的看见术后留下的疤痕。

采访结束后,实践队员们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红旗渠的修建从根本上改善了林州人民的生存条件,促进了林州的经济发展,孕育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 梁明君 魏贝贝)

传递人间关爱,服务儿童教育  

——教育学院浓浓书香情,成长伴我行教育关爱志愿服务队实践纪实  

711日至18日,教育学院“浓浓书香情,成长伴我行”教育关爱志愿服务队前往新乡市图书馆少儿借阅室开展系列活动,与儿童共同学习,一起成长。  

巧手捏创意,童心绘梦想

711日,实践团队联手新乡市图书馆少儿部开展“百变的黏土”亲子手工制作活动。实践队员分步骤详细讲解了黏土的使用方法,孩子们认真聆听并尝试操作,并在实践队员的帮助下完成了自己心中的蘑菇与西瓜形象。

家长看到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喜欢的东西,连声称赞。其中一位小朋友的家长在接受实践队员的采访时说道:“此次活动开展非常有意义,让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这是我们家长平时所没有教授的。非常感谢这次活动,也谢谢你们河师大的学生”。

成长必修课,志愿伴我行

“活动举办的很有意义,对孩子们有启发教育的作用,让孩子们懂得在社会上如何注意安全,尤其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感谢实践队员们组织的这次活动,让孩子们玩得开心,学的开心。”参与活动的一位家长对实践队员说道。

本着进一步丰富儿童课余生活和助力儿童成长的初心,实践队在辅导员徐亚萍的带领下从安全教育、了解动物等两个方面,在新乡市图书馆少儿借阅室内组织开展以成长必修课,志愿伴我行为主题的百科小竞赛活动。活动中,通过PPT使小朋友们了解到独自一人在家时如何防火防盗,乘坐公交车以及过马路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带领他们认识交通标识。此外,儿童和家长一起进行的你划我猜游戏环节有力地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最后,通过观看珍稀动物的视频让小朋友们了解到保护动物、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走近古诗词,感怀最经典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诗词的魅力是无限的。7月16日下午,实践队员来到新乡市图书馆少儿借阅室内和小朋友们一起开展“小小朗读者”诗词分享会。活动中,伴着优美的音乐,小朋友们富有情感的背诵让家长和实践队员们陶醉其中。

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李颖梅感悟道:“这次活动,一方面培养小朋友们形象思维能力,增强语言沟通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为建设一个学习型社会,营造一个全民阅读的良好舆论氛围和文明风尚,需要从小朋友们抓起,调动他们读书的热情,帮助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育学院“浓浓书香情,成长伴我行”教育关爱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的儿童教育系列活动,为实践队员们提供了实践锻炼的良好平台,培养了青年实践队员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和责任意识;同时,从关爱儿童、帮助儿童的角度出发。通过手工制作、安全教育、感悟诗词魅力等一系列亲子互动活动,增进了儿童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儿童成长所需的良好家庭氛围,传递关爱,服务儿童教育,助力儿童成长。

(教育学院 余梓林 张梦姣)

大美钧瓷 享誉内外 丝路提升

——国际教育学院“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钧瓷产业国际贸易发展调研实践纪实

7月中旬,国际教育学院为期一周的“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钧瓷产业国际贸易发展调研在禹州、神垕等地顺利进行。调研团表示,要进一步加深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钧瓷产业国际贸易发展情况的研究,为其提供可行性依据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春晖寸草,工匠传承

初到神垕镇,实践队员就被浓浓的钧瓷气息和传承精神所感染,一代代神垕匠人为再现大宋时期的钧瓷辉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传承二字,承载着一种责任,延续着一种情怀,彰显着一种精神的活力。

“九秋风露钧窑开,万紫千红夺得来”。调研团队在漫天青色之中,踏着咯吱作响的石板,来到了晋家钧窑参观。步入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大师晋佩章的巨幅彩照和晋家百年的历史,一家三代,薪火相传,只为复原千年之前古宋钧瓷,追寻大宋钧瓷繁荣昌盛。晋佩章一生坚持使用天平等古老的制瓷工具制瓷,打碎了无数名贵的古宋钧瓷作为研究标本,在坚守与传承中终有一天再现钧瓷辉煌。

调研团还参观了禹州市钧官窑址博物馆、孔家钧瓷天成阁展厅、北宋钧官窑古窑址等地,深入了解钧瓷文化底蕴和传承发展情况。

凤鸣朝阳,改革创新

“乘改革发展之春风,做创新时代弄潮儿”。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改革开放路上行业创新的开拓者和践行者,钧瓷大师刘瓷辉和孔相卿,则有他们独到的见解和体会。调研团一行人奔赴凯信荣钧窑拜访刘瓷辉,亲手体验制作钧瓷。在孔家钧窑,调研团队拜见了孔相卿。

大宋官窑考察是这次调研团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大宋官窑精于传承,胜在创新,在把握时代发展脉络的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创烧出了一大批代表当今时代的陶瓷作品。陶瓷作为“一带一路”上的国家象征,近年来多次被国家领导人选为国礼赠予外国元首及政要,逐步扩大世界影响力。

光芒四射,硕果累累

几天的调研下来,调研团斩获颇丰。不论是钧瓷还是钧瓷文化,在我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长河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钧瓷是中原文化的瑰宝。积极推进钧瓷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不仅是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带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要求。

在研讨中调研团认为,虽然近年来钧瓷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国际贸易方面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钧瓷产业国际贸易发展,有着国家经济、“一带一路”扶持、高端市场、政策等发展优势,也有着钧瓷外销的地域阻碍、产业规模小、产品成本较高、品牌意识薄弱、人才与技术困境等发展劣势。

“黄金有价钧无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钧瓷产业任重而道远。针对现有状况来说,团队研究认为钧瓷产业应从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要在培养优秀人才,增强钧瓷产业科研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要确立发展战略,优化产品组合、提高钧瓷营销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抓好钧瓷文化的宣传推广,以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文化和神垕古镇文化为依托,从打造知名品牌,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入手,在传承与创新之中不断攀上新的高峰。

(国际教育学院 方颀卓)

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科技惠民”实践调研团实践纪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710日,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科技惠农”实践调研团前往新乡市封丘县的东街村、边庄村、一家王村、山里寨村和陈堂村等地开展了为期14天的关于农村电网升级专项调研活动。  

深入了解,义务检修暖民心

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深入农村、贴近群众,调研团注重与贫困地区村委干部和贫困户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当地情况。东街村作为此次社会实践的首个目的地,调研团高度重视。初入村子便与东街村村委会领导开展座谈会,了解东街村的改革发展情况。随后实践队员进一步了解村里用电情况、电路设备革新情况以及供电情况,对各家农户展开走访,主动询问村民在用电方面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指导教师徐世周的带领下,队员们在各村义务为村民们进行基本的电路电器检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东街村村民纷纷表示,感谢实践队员们的辛劳付出,感谢河南师范大学提供的义务维修服务。一家王村村委会领导对实践队员的义务维修特别支持,用村委会的广播帮实践队员宣传。看到实践队员摆好桌子,拉好队旗,村民们便纷纷搬出自己家里损坏的电器,小到玩具车、剃须刀、热水壶,大到电风扇、微波炉、洗衣机,实践队员们找出故障原因并予以修理,受到了各村村民的一致认可。

科普调研,科技惠农集众智

712日,调研团前往封丘县城关乡边庄村进行走访调研,指导教师徐世周借助当地原有供电设施和铺设线路给各实践队员上了一堂极具价值的电路铺设课程。在实地考察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发现当地的电力系统设备基本良好,村民们对用电安全方面也比较重视,但设备仍然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针对具体情况,实践队员们及时向当地村委会反馈,并着重对当地村民进行基本用电安全常识的普及。

“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在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中,智能化将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农村新能源发展的坚强支撑。山里寨村村支书赵志勇说道:“随着脱贫攻坚的继续深入,农村电网全面覆盖基本完成,供电能力明显提高,但这也对供电控制系统有了更高要求,传统的供电控制系统渐渐无法满足供电需求。”通过在陈堂村对乡村供电集成系统和新能源发电前景的调研,以及在山里寨村对团队研发的多功能供电集中控制系统的宣传推广,调研团着力通过解决相关电路发展建设问题,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能源有效供给,加强农村智能电网建设。

精准扶贫,洞悉前沿明方向

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在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两翼,而这首先需要快捷、方便、清洁的能源供给。“科技惠农”暑期实践调研团,准确把握自身专业优势和贫困地区短板,从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入手,通过研发并推广智能化供配电系统,把优势与短板精准对接、协同发力,进一步推进农村智能电网建设,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消解能源供给瓶颈,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升扶贫效果,实现了高校精准扶贫的“最高性价比”。

封丘县的智能电网建设是国家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此次社会实践,帮助“科技惠农”暑期实践调研团迈出了助力封丘县智能电网建设的一大步。农村电力建设和用电安全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将此次社会实践的成果不断深化拓展,促进广大高校积极参与农村智能电网建设,才能让精准扶贫的种子遍地开花,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老百姓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电力需求源动力,才能“电”亮贫困群众小康新梦想,加快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张振振)

踏足农田察乡土民情,奔赴村镇悟时代发展

——商学院“振兴乡村,情牵豫农”调研团实践纪实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商学院关注时事,心系乡村,成立“振兴乡村,情牵豫农”暑期实践调研团,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状况”为调研课题,按照问卷调查、走访交流的形式开展三次集中调研活动。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干“大块”

理论结合实践,落实知行合一。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是“振兴乡村,情牵豫农”调研团的第一站。大块镇人民政府党委书记王东接待了实践队员,并详细介绍了大块镇的“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和“农业水平”。大块镇于2011年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政策,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撸起袖子加油干”是大块镇的实干精神,也是实践调研的本质要求。

在大块镇,实践队员参观走访了大块镇植物观光园、昱森油用牡丹种植合作社和云乡源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走田间小路,赏花树果林,在工作之余,也体味到农家风情。

虚心求教,人定胜天,情牵“占城”

土地使我们心连心。商学院“振兴乡村,情牵豫农”实践调研团调研的第二站是新乡市辉县的占城镇。

特殊的地势形态制约着占城镇的经济发展,闭塞的交通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群众的致富新思。乡镇领导思想先进,认真剖析问题所在,与周围临近乡镇建立联合发展模范区,创新“大梁田”和“种子基地”发展模式,产出四万多亩种子培育成果。

实践就是要下基层、察民情。团队前往占城镇的艾瑞泽河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辉县市果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豫北种业有限公司和清河家庭农场,在完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雇工基本情况”做进一步调查。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领略“长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继续收集大量有效的数据,调研团继续下乡走访,来到了新乡市长垣县。

团队首先抵达长垣县南浦街道办事处,希望以本次调研为契机,及时发现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促进当地农业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团队一行到长垣县华太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省煜桦实业有限公司、润元家庭农场和长垣县恒瑞果品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参观学习。实践队员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农业大型机器。调研期间,实践队员们也真正下到农田,体验农家生活。“田间走访雇工的时候,听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介绍自己的家庭状况,她表述得平淡无奇,却在每一个字里描述着生活的艰辛。”实践队员刘擎在调研期间感叹道。

至此,“振兴乡村,情牵豫农”暑期实践调研团已到达集中出行的最后一站。期间,队员们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分布”“土地流转水平”和“政府扶持政策”综合分析,对乡村振兴有了较为真切的了解与感受。

实践队员以坚韧的精神、宝贵的品质完成本次集中调研的任务,收集到了大量的数据,保证了调研的真实性。乡村之行,使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不同乡村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以及民俗风情,进而深入到基层中去,回归到实践上来。

(商学院 曹宇琪)

凝聚青年学子力量,共谱法治中国华章

——法学院“法传万家,全民守法”法治中国宣讲团实践纪实

710日,法学院“法传万家,全民守法”法治中国宣讲团抵达河南省辉县市吴村镇柳湾村,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进行农村普法宣传教育,提供法律援助,促进当地法治文化建设。

法治快递启思想,独辟蹊径引风尚

711日,法学院“法传万家,全民守法”法治中国宣讲团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法治快递,传递温情”活动。队员们以农民工问题、人身财产问题为主题,重点对村民对依法治国的了解、相关法律适用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针对性的普法宣讲,将法治意识传递“千家万户”。

一位村民对队员们说:“我一个农民也不懂什么,就是感觉到现在政策越来越好,以前关于法律都不懂,现在国家实施依法治国包括其他政策,我们农民也跟着享福。”国家的法律教育让村民真切地感受到了温暖,享受到了福利。

党建业务相结合,模拟法庭展风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普法工作,“法传万家,全民守法”法治中国宣讲团在老孟庄小学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本次模拟法庭庭审案例为包工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民事诉讼案件。模拟庭审共分为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当事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五个阶段。法庭辩论时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剖析法理,阐释法条,在情与法之间展开了精彩辩论,使整个法庭辩论过程扣人心弦、法意盎然。贴近生活的案情与演员们出色的表演引发村民们的广泛讨论,赢得了阵阵掌声。村民们感叹道:“以前对法庭也不太了解,看完你们表演的模拟法庭,感受到法庭的庄重严谨,现在更加相信法律会还我们一个公道了。”

法治课堂筑平台,甘为人梯助成长

“哥哥姐姐你们真好,你们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校园暴力进行自我保护,指导我们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谢谢你们。”辉县市柳湾村的学生们称赞道。

7月17日,“法传万家,全民守法”法治中国宣讲团在柳湾村开展了“法治微课堂”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了一节丰富多彩的基础法治教育课。课堂上,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介绍有关校园暴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并通过法治小故事、情景再现等形式使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形象有趣,晦涩难懂的复杂条文变得清晰明了。学生们积极讨论,踊跃发言,课堂上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气氛十分活跃。

青春走基层,法治传万家。普法宣传,推动法治建设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法治课堂,大手牵小手为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模拟法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摆脱单纯学术理论的桎梏。法学院将扎根基层实践,不断丰富志愿服务的工作内涵,落实法律知识宣传志愿服务工作,助力精准扶贫,促进普法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法学院 王静茹)

青春建功新时代,为艾系上红丝带

——社会事业学院“捍卫璀璨人生路,禁毒防艾我先行”宣讲团实践纪实

肩负使命,为“艾”宣传。为减少毒品、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进一步增强城市居民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的意识。社会事业学院的“捍卫璀璨人生路,禁毒防艾我先行”宣讲团开展禁毒防艾宣讲活动,向新乡市及周边居民普及毒品类型以及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

青春勇担当,为艾我先行

712日,在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副科长王静对“艾滋是什么”“艾滋如何传播”“艾滋可以治愈吗”接连发出提问,了解队员们对艾滋的熟知程度,培训会也在一个个疑问中拉开序幕。

“十分感谢同学们愿意牺牲自己的假期时间,勇担青年之责任,为禁毒防艾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艾滋被更多人所了解。”王静首先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感谢。她通过鲜活的事例以及大量的数据对比,向队员们介绍了艾滋病对感染者个人、家庭、社会所造成的一系列影响,让队员们对艾滋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实践队员王若琳感慨道“通过王科长的讲解,我真实地感受到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更清晰的感受到身上所肩负的使命,促使我进一步投身禁毒防艾的宣讲工作中。”培训会后,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实践团队提供了宣讲物资,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极大地支持与帮助。

用心娓娓道,为艾来加料

冒雨撑起爱心雨伞。713日,队员们带着艾滋病宣传手册、印有防艾图标的围裙、购物袋等生活用品来到新乡市牧野区吕村,让“艾”传进千家万户。实践队员们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民们讲解科学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并针对村民们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

在同村民交流的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对于“艾滋病”,村民普遍存在未知、尴尬、排斥的心理。队员们不厌其烦地告诉村民们,艾滋病虽是一种极其严重的传染病,但并不可怕。艾滋病病毒对热和消毒剂较为敏感,56摄氏度下半个小时即可失活,因此谈“艾”色变是没有必要的。社会各界更应心怀善意,接纳艾滋病患者,让他们感受来自社会的温暖。

青年一一带,防艾不抗爱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为爱防艾,从青年一代做起。宣讲团来到新乡市万达广场开展青年群体对艾滋了解程度的调查,分析不同年龄层次群体对艾滋的态度与看法。

活动通过设立小型咨询处、发放宣传单、有奖竞猜等形式,向广场上的青年发放禁毒防艾知识宣传手册,普及毒品类型、危害,以及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国家关怀政策等知识,让广大青年群体了解、认识到洁身自好的重要性。

“城市青年和农村居民对艾滋的了解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但并不意味着宣讲的力度应着重倾向于哪一方。我认为,今后仍然需要两方发力,多措并举,让“艾”不被鄙夷,让“艾”不被畏惧。”通过深入农村和城市广场宣讲情况的对比,团队负责人刘棒棒分析道。青年一代的禁毒防艾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自己撑起一片无“艾”的蓝天。

社区细细讲,防艾明方向

“广大群众普遍认为艾滋距自己相隔甚远,对艾滋毫不在意,殊不知预防艾滋、洁身自好十分重要,你们奉献自己的假期为‘艾’宣传,这件事意义重大。”新乡市荣校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李正新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

团队走进社区人流密集处向居民们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手册,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让社区居民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关常识,积极引导社区居民正视艾滋、关注艾滋、预防艾滋。“通过你们的宣传,我了解掌握了有关艾滋病地知识及其危害,我也会向亲朋好友宣传艾滋知识,为防治艾滋事业做出贡献。”白鹭小区张先生说道。为增强宣传效果,实践队员还为居民提供了计生药具、笔记本、湿纸巾等小礼品,活动获得了居民们的积极响应与一致好评。

针对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实践团队还将在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学院的帮助与支持下,长期致力于宣讲艾滋病防治知识,坚持不懈,为社会禁毒防艾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社会事业学院 赵晓旭)

“童”心协力,筑梦起航

——文学院“刘改月爱心志愿支教服务团”赴兰考助力推普脱贫攻坚实践纪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响应国家的号召,做好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促进基础教育普及和国家文化事业发展,710日起,文学院“刘改月爱心支教志愿服务团”调研服务团深入兰考,通过支教、家访、调研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了解兰考县闫楼乡教学情况的发展变化。

在社会实践期间,实践队员始终坚持“‘童’心协力,筑梦启航”的支教目标,通过手工课、绘画课、手语课、音乐课等多彩课程为孩子带去乐趣。同时,支教团联系推普扶贫攻坚任务,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普通话和硬笔书法等特色文化课程。团队成员通过教授普通话帮助孩子纠正乡调,咬准字音。硬笔书法课则让孩子凝神聚气,深刻体悟书法的气势,感受礼仪之邦的文化底蕴。

教学相长,共赴梦想

近日,实践队员在兰考县闫楼乡王庄小学和闫楼乡初级中学展开支教活动。除了日常的课业辅导外,支教团队还开展了精彩生动的手工课、绘画课和手语课等兴趣课程,以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团队分批分段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针对孩子们的年龄和学习状况,将支教队员分成两组,分赴王庄小学和闫楼乡初级中学进行支教活动。支教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愉悦,团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掌握知识,紧扣“‘童’心协力,筑梦启航”的教学目标开展多彩课堂。手工课上,孩子们心灵手巧,剪出一个个风格鲜明的卡通形象,将自己的手工作品送给老师更是让支教队员切实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意。初中一年纪的学生还自发办起了板报,朴素真挚的话语给团队成员留下了珍贵美好的回忆。

“孩子们喜欢做游戏,课堂的参与度很高。每次和孩子们相处总是能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虽然每次备课的时间都要比上课的时间要长,但是看到孩子稚嫩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我就觉得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团队成员程建稳在谈到支教感悟时这样说。

言传身教,正音固本

“进了门儿,倒杯水儿,喝了两口我运运气儿。顺手拿起小唱本儿,唱一曲儿又一曲儿,练完了嗓子我练嘴皮儿……”普通话课上,孩子们跟着团队成员一起学习顺口溜。

为了让孩子们准确掌握词语的读音,针对孩子们现阶段的普通话水平,团队特将本课程教学分为三大模块,包括绕口令练习、课文朗读和演讲训练,内容涉及广泛,课堂生动有趣,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队员们通过开设普通话课向孩子们传播普通话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方法和技巧。大量的训练提高了孩子们普通话口语表达的基本技能,纠正了孩子们的不良发音,有利于孩子养成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我们平常上下课都是用方言交流,这样很有味儿。大家都能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说普通话就并不是很有必要。但听了老师对普通话的介绍后,我才知道原来全国那么多人都是用普通话来交流的,我要好好读书,练好普通话,走出村子,用普通话走遍全国。”一位初中三年级的孩子满怀期待地对老师说。

谈及推广普通话的意义时,团队成员曹青青认为,“普通话作为中国通用官方语言,学好普通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兰考地区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各方面条件有所欠缺,当地教师也不注重普通话的使用,孩子们日常交流用的多是方言,我们的目的就是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促进当地基础教育的普及。”“兰考县的孩子们需要一个开阔的眼界,我们既然以支教老师的身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就有义务从各方面提高孩子们的文化素养。”团队队长张安祺说。

(文学院 管丽敏)

校企联合创新促发展 青春携手奋进新时代  

——化学化工学院“花之语”环保调研服务团实践纪实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将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是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新的主攻方向。由我校在校学生成立的“新乡市花之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绿色环保、健康生活”为理念的洗化用品研发、生产公司。化学化工学院“花之语”环保调研服务团深入到公司及其合作企业,围绕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校企合作路径展开学习调研。

绿色发展,我辈有责

712日,“花之语”环保调研团采访公司总经理、我校化学化工学院18届毕业生潘家良。他介绍,北方城市水资源紧缺,工业废水、洗化用品残余物对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如果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生产无污染的洗化用品,从源头解决水污染的部分来源则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一件事情,学以致用担起一份责任,我们的初心就是如此,公司成立的目的也是如此。

迎难而上,逐梦前行

通过参观“花之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实践队员了解到公司发展的艰苦历程。公司创立初期资金和人手短缺,成员们自掏腰包购买原料,反复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并在学校内组建兼职群帮助困难学生勤工俭学同时增添劳动人手。在学院专业教师的支持帮助下,产品雏形渐成并送检通过。与此同时,成员们积极参加各类创业比赛扩大公司宣传,并获得河南省创青春比赛省级一等奖、新乡市科技众创空间项目创新奖、河南师范大学第三届大学生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随着工艺的逐步成熟,公司产品种类逐渐丰富,消费群体反映良好。

校企合作,共筑梦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和新疆巴里坤花麒奶业有限公司取得了联系并达成合作,这要感谢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才能够快速成长起来。”潘家良在交流中说道。

714日,实践团队成员赴花麒奶业兰考养殖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深入了解校企合作内容。

花麒奶业是目前全国唯一专业研发、生产、销售驴奶制品的高科技企业。他紧密结合国家扶贫政策,与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濮阳市台前县等贫困地区共建奶驴养殖基地,实施“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以“托管代养”的方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减轻贫困户经济负担,实现产业助力精准施策、精准脱贫目标。“花之语”公司与该企业现达成合作,将驴奶与洗化产品相结合,研发制作成“驴奶”研磨皂、面膜等一系列护肤产品,实现原有产品的价值翻倍,进一步带动当地村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调研推广,共享绿色

结合前期参观学习内容,实践队员制作了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相关的问卷及宣传材料,在新乡市大型社区和商场等场所,开展日常洗化用品残留物的水污染、手工皂与工业皂的优点对比等知识的普及宣传活动,并帮助“花之语”公司收集整理消费者意见建议。

几天的实践下来,成员们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发展有了深入了解,更加坚定了学好专业知识的决心和将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信心,励志在新时代勇担重任,以实际行动做出新成绩。

(化学化工学院 张 硕)

  

“作业医生”启智慧 汇聚力量助教育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作业医生”实践调研团实践纪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教育信息化普及程度,对线上支教可行性、教育扶贫等方面进行调研7月10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作业医生”实践调研团前往辉县市柳湾村新乡市部分小区,郑州伽马公司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关于智慧教育公益调研

教师指导:明确方向行千里

七月的夏天,骄阳似火;出征的号角,高亢嘹亮。无论何时出发,明确的方向都是不可或缺的。为了给实践队员指明前进的方向,团队指导老师李永波在琢玉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对团队进行了指导。

李永波老师建议,实践队员要以实践带创新,以创新助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结合师范类院校特色和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优势,向校友的教育公司学习,持续关注智慧教育。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作业医生”这个教育项目为切入点,逐渐延伸,力争实现智慧教育的全面普及。

走访调研:绝知此事要躬行

理论研究的无论多么完善,都离不开事实实例的验证。为了深入了解与智慧教育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让智慧教育落到实处,切实服务社会,团队在学校周边五个社区、村镇开展了问卷调查。

实践队员分五组开展问卷调查工作,为了圆满的完成问卷调查工作,实践队员绞尽脑汁,向关心孩子教育的年轻父母解释“作业医生”的功用;与经验丰富的教师探讨教育的问题和方法;给年过六旬的奶奶解释问卷内容。

一路走来拒绝不断,燥热难耐,草草吃完晚饭便再次上路,但是所有问卷一天在之内全部完成的战果是对团队最大的肯定。

结果分析:慎思明辨得智慧

为了梳理智慧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为走访伽马公司做好准备,团队在学院109科技创新基地就问卷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实践队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整理数据、绘制表格、上传材料。之后实践队员就昨日实地调研的经过和整理分析得到的数据逐一进行总结汇报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队员纷纷提出自己在调研过程中调研对象提问的问题以及自己发现的问题,经团队激烈讨论,找到了部分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将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确定了前往郑州的校友教育公司——伽马公司的交流学习方向。

走访伽马公司是此次社会实践最大的收获之一,伽马公司的创始人,我们的优秀校友任力介绍了该公司创始历程、经营理念和公司性质,对我们的问题给予了耐心而又细致的讲解,并针对“作业医生”的问题给予了指导。队员张玉婷说到:“听了任力学长的讲解,我有种豁然开朗、‘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明悟感”

团队赴伽马公司的交流学习为暑期社会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价值支撑,为团队向前稳步迈进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团日活动:一颗红心跟党走

在社会实践期间我队举办了三次团日活动,三次团日活动各有侧重,相互联系,分别以“不忘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在广阔的土地上燃烧青春岁月”“溯历史渊源,品豫北文化”为主题,依次学习了十九大精神、《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团十八大精神。

团日活动的举办对实践团队临时团支部的思想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团日活动中实践队员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震撼,得到了洗礼和升华,对社会实践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极大地激发了实践队员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

短暂而又充实的暑期社会实践不是闭门造车,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实践队员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社会实践已经结束,但是汇聚力量助教育,我们永不止步。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李梦超 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