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校友会学术报告团回母校讲学

发布时间:2018-11-06浏览次数:3345

美术学院校友、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林泰然回母校讲学


116日下午,美术学院校友、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著名画家林泰然在东校区思政平台作了《油画创作的“意”与“术”》专题讲座。美术学院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共20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本场讲座由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文豪主持。

林泰然通过讲述求学经历来探讨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介绍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与创作经验。他以西方美术史中的文艺复兴这一历史节点为论点,引出对“艺术有无标准”的独特见解。林泰然根据油画创作的“意”与“术”,向大家展示了近几年官方展览与非官方展览的现场照片,指出展览作品中所存在的现象,并表述自己对作品意向、创作意向的思考。他从职业与专业、摹习与创作、生活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等方面阐述了其在艺术创作中的“结”与“解”,强调在艺术创作中要避免追功逐利的行为,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林泰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术素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从创作、公益两方面回报社会。

此次讲座令在场的师生对油画创作中的“意”与“术”有了新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艺术创作的了解,开拓了学术视野,为大家今后在专业上的研习增添了新的精神动力和理论积淀,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友简介:

林泰然,曾在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8年,我校北京校友会美术学院分会会长。现任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担任国培计划授课专家、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理论导师、多项国家级、北京市教师培训项目负责人,担任多个培训网络美术学科授课教师,人民美术出版社全国初中美术教材编委。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美术作品发表多幅,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展览。

(美术学院 李松松 校友工作办公室 王天意)


化学化工学院97届校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技处副处长任红轩回母校讲学

1027日上午,化学化工学院97届校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技处副处长任红轩在化学北楼N102作了一场题为“纳米技术引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讲座。化学化工学院各年级辅导员、学生代表聆听了此次讲座。

任红轩以历次科技革命的爆发做牵引,揭示科技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动力,并提出纳米技术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他重点讲述纳米技术与现代科技的关系及其在人类衣、食、住、行、用中的作用。他指出,我国在纳米科技方面仍存在不足,希望同学们学好专业知识并积极投身于纳米行业之中,以刻苦研究来加快纳米科技的发展。任红轩的言语深入人心,同学们纷纷表示,纳米尺寸虽渺小但作用巨大,未来定当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并投身于科研事业当中,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本次讲座的举办,加深了同学们对纳米技术的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进而拓展专业创新实践能力。

校友简介:

任红轩:1997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现化学化工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技处副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致力于纳米科技的科普工作,组织了历年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公开日,建立了中心的科普制度和纳米科普队伍,编辑出版了《纳米科技产品及应用》、《神奇的纳米世界》等系列科普著作,编制了适合中学生的纳米科技科普实验及教材,将纳米科普教育带进中学生课堂,在纳米科技科普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业绩,经推荐及评审,继被北京市科委、市委宣传部、人社局、科协联合授予“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先进个人”之后,任红轩同志被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授予“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化学化工学院 万亚茹 刘茜璇 校友工作办公室 王天意)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4届校友、北京大学何增科教授回母校讲学


1018日下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牧野讲堂政治学博雅论坛在学院517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增科教授做了题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近现代大国崛起研究引论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洪河主持。

在报告中,何增科从国家建设、法治建设、民主建设、治理制度建设四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近现代大国崛起间关系的一个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四个可供实证检验的假设。何增科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兴衰的分析,检验了前述假设。

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围绕国家治理概念、大国崛起的国际环境,国家建设概念等问题,与何增科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校友简介:

何增科,1984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政教系(现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政治学博士。研究方面为当代中国政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腐败与反腐败、国家治理与政府创新、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发表中英文文章180余篇,专著、合著、主编著作10余部。代表作有:《政治之癌---发展中国家腐败化问题研究》《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等。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葛子琪 校友工作办公室 王天意)

  

外国语学院86届校友、北京城市学院李予军教授回母校讲学


101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86届校友、北京城市学院李予军教授在我校东区模拟法庭开展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为主题的讲座。2018级辅导员与208名新生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此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梁晓冬主持。

李予军以外语学习的基础作为切入点,强调学好专业知识是一切发展的基石。他阐述了国际形势对外语人才的引导意义,指出作为外语人才,不能做外语的“奴隶”,学习外语是为了了解外国先进文化知识,学以致用,为本国和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李予军利用了中美贸易战等例子,阐述了优秀的外语人才应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积极了解国内外形势。在提问环节中,李予军解答了学生们有关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如何培养国际视野等问题。并指出,新时代的青年要善于利用网络,培养自主思考能力,观察世界并做出思考。

李予军强调,同学们要扩展视野,认真思考学术和实践的关系,积极根据自身情况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做出规划,努力做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外语人才。

校友简介:

李予军,1986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外语系(现外国语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北京外语分会会长。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教授,博士研究生,留英学者,教育部评估中心学士学位评估专家,国际TESOL协会成员,亚洲英语教师协会会员,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理事,北京市顺义区外事顾问,担任北京市多所院校硕士论文审阅和答辩成员,北京市多家外语教育培训机构教学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应用翻译和高等教育管理等。

  

(外国语学院 刘亚盟 校友工作办公室 王天意)


外国语学院85届校友、清华大学史志钦教授回母校讲学


101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85届校友、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教授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517会议室做了一场题为《一带一路: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的学术报告。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代表和部分本科生、研究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洪河教授主持。

史志钦讲述了自己从师大到北大再到清华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感恩母校的培养和支持。他从不同的视角展开对国家一带一路的解读,从过去5年来一带一路的提出、实施、核心战略等方面讲述了一带一路提出时机选择的重要性、丝绸之路精神与合作共赢意识、澄清新时代下一带一路变化的概念和丰富的内涵及其和命运共同体的关系等。史志钦还从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型讲述一带一路下发展大国新型关系要从韬光养晦转向奋发有为,面对新时代、新挑战,要稳步发展,做到行胜于言

在互动环节,史志钦针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作了深入而全面的解答,得到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

校友简介:

史志钦,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1985年毕业于河南师大外语系(现外国语学院),中央党校硕士,北京大学博士。河南师范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学术研究主要在比较政治学和国际关系领域,尤其关注欧洲事务和中欧关系。曾赴法国、加拿大和美国的多家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在2000年和2005年,分别在利诺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和法国位于法国巴黎的“人文之家”基金会担任访问学者。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意大利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英国研究会理事。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刘冰月 校友工作办公室 王天意)


体育学院94届校友、中国职业足球裁判徐富新回母校讲学

为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足球的了解,提高学习足球的兴趣,1013日下午,体育学院94届校友、中国职业足球裁判徐富新在体育学院一楼会议室为同学们举行了一场报告会。体育学院足球专项学生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岳贤锋主持。

徐富新告诉同学们要注重仪表,注重青春靓丽,充分展现体育学院积极向上、奋勇拼搏的精神面貌,更要耐心沉淀知识,为自己的前途做打算,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有雄心。他毫无保留地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学习足球的经历及经验。他强调,要注重专精,平时要留出时间赶超自我、突破自我,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为中国足球专业裁判员,他曾担任过300多场比赛的裁判员,他认为足球比赛必须要保障每一位足球运动员的合理权益,保证比赛的公平性。

此次报告会提高了同学们对足球的热情和信心,增加了同学们对足球裁判知识的了解,激励同学们不断深入思考,加强自己专业知识的沉淀,提升自我,让同学们更加坚定地去学习足球、了解足球。

校友简介:

徐富新,1994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体育系(现体育学院)。日坛中学徳育主任,高级教师,中国职业足球裁判。2002年开始执法联赛。执法过300多场中超联赛、中甲联赛、中乙联赛、足协杯赛等中国各级联赛。2006年执法东亚联盟足球赛,2012年执法韩国K2联赛(中国第1人),2016年北京市裁判员讲师。

(体育学院 刘淑婷 张 帆 校友工作办公室 王天意)

  

历史文化学院05届校友、北京语言大学杨林坡博士回母校讲学

1014日下午,历史文化学院05届校友、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林坡博士在东教2-1O3教室作了一场题为当代中国的强国逻辑――历史视角的专题讲座。历史文化学院2017级全体本科生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巨永明主持,

杨林坡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自己在大学时期的学习经历。他论述了新时代强国的定义,以及当代大学生在新时代中的责任和担当。本次讲座侧重于以历史视角来分析整个强国逻辑,他列举了近年来各国经济情况,GDP数值情况,阐述了中国当前的经济情况和挑战。在互动环节,杨林坡针对同学们提出各种疑问,耐心地进行了解答。

校友简介:

杨林坡,1982年生,河南临颍人。2005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现历史文化学院)。后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及中央党校的国际政治专业,分别获法学硕士学位、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政治语言学及当代中国话语,主持并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在《世界政治经济论坛》等杂志发表论文数篇。

(历史文化学院 张 凯 校友工作办公室 王天意)


历史文化学院05届校友、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张玉宝博士回母校讲学

1014日下午,历史文化学院05届校友、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张玉宝博士在东教2-202作了一场题为“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国家建构”的专题讲座。历史文化学院2018级全体本科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峰主持。

张玉宝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母校上学期间,由迷茫到明确发展目标的经历,提醒同学们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重要的时期,要好好把握,要注意转变学习方法,告别固有的教科书式思维,广泛阅读,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使得人生观及价值观得到蜕变。张玉宝从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系、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构建现代国家的路径分析等四个方面开展报告。在互动环节,张玉宝针对同学们提出各种疑问,都耐心地予以解答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入党。

校友简介:

张玉宝,1983年出生,河南南阳人。2005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现历史文化学院),其后又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现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北京市党建研究基地研究员。主要从事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或参与编写《卡尔·考茨基及其中派主义研究》《政党政治与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党鉴》等多部学术著作,主持国家及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历史文化学院 崔 序 校友工作办公室 王天意)